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江城收灯寒寂历,里巷闭门不复出。


蓬茅数屋逐臣庐,门前樵牛卧斜日。


老人拥褐炉前睡,眼冷不眠思往事。

路尽见家山,欣然望吾庐。


陋巷叩柴扉,迎候遥惊呼。


儿童戏竹马,田里邀篮舆。

日落原野晦,天寒闾市闲。


牛羊远陂去,鸟雀空檐间。


凭高植藜杖,旷目瞻前山。

郾城辞罢过襄城,颍水嵩山刮眼明。


已去蔡州三百里,家人不用远来迎。

周楚仍连接,川原乍屈盘。


云垂天不暖,尘涨雪犹乾。


印绶归台室,旌旗别将坛。

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


谁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


冻禽立枯枝,饥兽啮陈根。

风急夜窗鸣,暗知庭下积。


晓幔忻以卷,虚堂睡成癖。


飘飖初萦林,凌乱欲侵席。

昔尝得圆鲫,留待故人食。

今君远赠之,故人大河北。

欲脍无庖人,欲寄无鸟翼。

昔君乘紫骝,来猎荒城下。


复乘紫骝去,不逢亭长骂。


溪风欲涉时,山雪独归夜。

襄城得圆鲫,留以待吾友。


大梁又得之,始忆终按酒。


今君复持赠,重念滁阳守。

鸟啼斋前树,促驾吾当西。


朝从良友别,夕赴幽人期。


方以会合喜,敢曰道路疲。

昔子尚稚孩,从亲来此邑。


今子稽簿书,职守仍前袭。


岁月曾未几,风流正相及。

留连出关骑,斟酌临岐酒。


旧业传一经,新官栽五柳。


去去望行尘,青门重回首。

驿路喧喧车马尘,尘中还忆耦耕人。


清溪一线寒流浅,行客毋劳更问津。

名山蕴灵躅,神宝丛仙班。


地以旷绝超,路缘险涩艰。


辇道绿萝合,神室白云闲。

苍茫襄野外,迢递首山阿。


道遇一童问,途经七圣过。


峰阴迷御跸,林响递仙歌。

天语丁宁近御筵,彩舟同载记当年。


芝眉长仰云千里,蓬鬓那堪雪一颠。


玉帐谈兵书满腹,玄霜化液汞投铅。

绮席纷纷集玳簪,中秋华旦喜重临。


朱颜早带封侯骨,素履长悬体国心。


阃外旧劳书太史,郢中新曲奏佳音。

此路前闻七圣迷,风霾终日暗天涯。


心如摇旆头如葆,却羡枯桑了不知。

开元进士王摩诘,文艺当时妙无匹。
诸王礼待若师友,赋咏相酬有裴迪。
大开别业蓝田间,终南溪壑相回环。
寿星光粲映台躔,政是花朝八日前。
香袅翠云腾宝篆,曲翻白雪度琼筵。
蟠桃成熟三千岁,铜狄摩挲几百年。
圣朝勋贵襄城公,经史韬略蟠心胸。
平生识鉴最精诣,法书名画能兼通。
闲来示我草虫卷,披玩自觉心神融。
赵家王孙画最奇,缣素流传争宝之。
江村秋晚图更好,树色湖光无不宜。
农家渔梁路幽静,好似王维辋川景。
四平诸孙今总戎,爱马喜得桃花骢。
首如渴乌竖两耳,目犹夹镜明双瞳。
肉騣碨礧汗流赭,满月点作胭脂红。
华堂开宴列牙旗,璧月流辉玉露垂。
宝篆香添知夜永,金莲燄冷觉春迟。
挥毫觅句诗初就,击鼓传觞令四驰。
侯门人物总熙熙,况遇太平全盛时。
午夜笙歌喧绮席,瑶天星月炫旌麾。
喜逢佳节传柑处,忽忆当年侍宴时。
京城城北雨花台,岁岁登高此处来。
松下烹茶烧石鼎,竹边呼酒泻琼杯。
塞鸿应候同秋至,篱菊逢时带露开。
闻道爱民如爱儿,从教闾里作儿嬉。
纷纷行路皆垂白,知是当年不忍欺。
父老分明识长官,青衫绿鬓照朱颜。
故知廊庙经纶意,也似鸣琴百里间。
公子言归岁月深,弦歌犹自有遗音。
谁云故国无乔木,看取青青著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