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舞凤尚从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日薄霜清十月天,马蹄声里送流年。


店当古路三叉处,山似孤云两角边。


淹泊自悲穷不醒,衰残更着病相缠。

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
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木,刻画观音大士像。
后汉乾?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
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忄登居第。
禄山陷东都,忄登以居守死之。

呼猿洞在武林山。
晋慧理禅师,常畜黑白二猿,每于灵隐寺月明长啸,二猿隔岫应之,其声清?。
后六朝宋时,有僧智一仿旧迹而畜数猿于山,临涧长啸,则群猿毕集,谓之猿父。

青莲山房,为涵所包公之别墅也。
山房多修竹古梅,倚莲花峰,跨曲涧,深岩峭壁,掩映林峦间。
公有泉石之癖,日涉成趣。

李茇号岣嵝,武林人,住灵隐韬光山下。
造山房数楹,尽驾回溪绝壑之上。
溪声淙淙出阁下,高?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
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
”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之矣。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
上有华光庙,以祀五圣。
山半有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

明季昭庆寺火,未几而灵隐寺火,未几而上天竺又火,三大寺相继而毁。
是时唯具德和尚为灵隐住持,不数年而灵隐早成。
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僧慧理建,山门匾曰“景胜觉场”,相传葛洪所书。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
丹垣绿树,翳映阴森。
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

飞来峰,棱层剔透,嵌空玲珑,是米颠袖中一块奇石。
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只以石丈呼之也。
深恨杨髡,遍体俱凿佛像,罗汉世尊,栉比皆是,如西子以花艳之肤,莹白之体,刺作台池鸟兽,乃以黔墨涂之也。

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植。
松以达天竺,凡九里,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
苍翠夹道,藤萝冒涂,走其下者,人面皆绿。

玉泉寺为故净空院。
南齐建元中,僧昙起说法于此,龙王来听,为之抚掌出泉,遂建龙王祠。
晋天福三年,始建净空院于泉左。

哨名一碗水,坡号半边山。


疲人倚石磴,渴马饮冰湍。

虎穴犹能入,猿梯亦可临。


把关苗子面,开店主人心。

濯足倒流水,回头相见坡。


马嘶人又倦,落景在烟萝。

路学盘蛇上,人缘磨蚁旋。


深于小有洞,阴过大漫天。

沙远名乾海,坡高号望城。


海曾无滴水,城亦是虚名。

刘侯八尺力如虎,遣守黄河千里堤。


闭门寒郊似深隐,虫响秋巷墙悬梨。


我官北门四换岁,访饮屡过城濠西。

点缀秋光野景妍,侵寻暝色莽无边。


犹看矮屋衔残照,渐送疏林没晚烟。


眺远浑疑天拍地,追欢端欲日如年。

幸遇好良因。
枉惹浮名受苦辛。
只为目前些子事,因循。

城西路,多少人从此中去。
昨日红颜美少年,今朝白骨委黄泉。


纵令藏金比山积,鬼伯不受人间钱。

辛苦事行役,风波倦晨暮。


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


别来如昨日,每见缺蟾兔。

不容巴国恋深仁,使节朝驰诏墨新。
山水两川奇胜地,典刑三晋老成人。
使星正自临东井,卿月元来照紫宸。
天地中间着此身,合将位育入经纶。
阴阳固自生成我,爵禄安能富贵人。
利欲当权心退舍,诐淫得路俗迷津。
皎日中天万国明,恢恢贤路庆端平。
月正元日下书诏,二十六人登姓名。
西泽射陈狸首节,东廉歌奏鹿鸣声。
鸡群一鹤立当中,布化心期普大同。
岂有成心分党派,断无遇事问私公。
荆山闲气钟奇士,漳水清流照此翁。
亦欲勤民亦治军,古来主将本斯文。
中天日月销兵气,古郡河山靖匪氛。
诗酒相将消暇日,雨霖既足趁归云。
哀鸿中泽动怀思,耳畔悲鸣困不支。
兵燹昔年人丧乱,水灾前度势离披。
资生元气犹难复,悔祸天心未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