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米尽无人典破裘,送行万里一邹游。


解舟又欲携君去,归舍聊须与妇谋。


闻道年来丹伏火,不愁老去雪蒙头。

万松岭上黄千叶,载酒年年踏松雪。


刘郎去后谁复来,花下有人心断绝。



东斋夜坐搜雪句,两手龟坼霜须折。

卧病巴东久,今年强作归。


故人犹远谪,兹日倍多违。


接宴身兼杖,听歌泪满衣。

穷冬追路出西津,得侍茫然两见春。


发册久嗟淹国士,起家初命慰乡人。


行辞北阙楼台丽,归佐南州县邑新。

道人传业自天台,千里翛然赴感来。


梵行毗沙为外护,法筵灵曜得重开。


已能为我迂神足,便可随方长圣胎。

纷纷应接使人愁,与子从容喜问酬。


他日故将泥自庇,今朝欲以雨相留。

此道知君着意深,不嫌枯淡苦难禁。


更须涵养钻研力,彊矫无忘此日心。

若士有奇操,久厌山林卑。


奋衣千里道,已与亲友辞。


子行何悠悠,世路方如兹。

喜见薰成百里春,更惭谦诲极谆谆。


愿言勉尽精微蕴,风俗期君使再醇。

克己工夫日用间,知君此意久晞颜。


摛文妄意输朋益,何似书绅有订顽。

剩喜君才老更成,伊优丛里见孤撑。


官身未免心徒壮,亲膝频违泪欲横。


簿领不嫌春笋束,廉声要比玉壶清。

我本住林屋,风吹来锦城。


锦城亦何乐,所乐多友生。


相从不知久,相送不计程。

嘉客念归程,泥深未可行。


今朝阴又重,春雨亦多情。

花封上考旋浮沉,粉署陪京更滞淫。


晚得郡符聊解摈,可从文苑觅知音。


三刀不独方州梦,十里还成到海吟。

五马虽荣未足酬,白门郎署少风流。


惭无启事同新沓,薄有诗篇答播州。


在宥总偏雷电至,不扬那为海波愁。

莲社老僧随幻去,蓉城学士也难寻。


三毗尼地无生死,一刹那间有古今。


不向空王抛世法,却从初地寄乡心。

树杪招提郭外村,端明遗偈镇山门。


高僧夏腊何烦计,前辈风流可重论。


谒罢只知词客贵,觉来真让法王尊。

湖上一阳生,虚亭启高宴。


枫林烟际出,白鸟波心见。


主人忘贵达,座客容疵贱。

一叶扁舟雪夜来,尚期东阁共吟梅。


长亭柳色不堪折,怕杀阳关叠叠催。

闻君买马冲宵发,正为慈颜在远京。


已喜尺书前日至,不妨旌节隔年行。


故乡岁暮难为别,长路天寒益系情。

世中贫富两浮云,已著居陶比在陈。


就使真能去穷鬼,自量无以致钱神。


柳车作别非吾意,竹马论交只汝亲。

高挂蒲帆出大通,抱琴扫石就松风。


携将六月薰风去,散入三春雨露中。


望气君应追柱下,救时人尽识姚崇。

曾留丽句在丹霞,词客登临羡作家。


一去篮舆谁继轨,重来粉壁见笼纱。


程门剩有齐腰雪,潘县添栽满眼花。

三年燕雁不同飞,一笑相逢慰远归。


搜我肺肠茶著令,饮君文字酒淋衣。


诗方唱和如仙馆,人遽飘零似省闱。

渊明绕屋树扶疏,大似蓬蒿仲蔚居。


老矣强营三径菊,闲来未厌五车书。


诗成叹我同招隐,赋就须君敌子虚。

密竹疏松一水边,高舂自占曲肱眠。


心如古井真无浪,迹似寒灰岂复然。


舌在未应甘寂寞,地偏犹可小回旋。

山馆春来特地幽,岸巾何日不同游。


花随石壁高低发,水绕茅檐左右流。


叵我三杯真性适,咍台一枕万缘休。

穷腊冰霜千里客,此行何事更间关。


永怀契阔徒酸鼻,无力吹嘘祇厚颜。


铅椠一囊身计拙,烽烟匝地世途艰。

客来曾泛镜湖舟,又对银塘水镜幽。


乌鹊一枝经几匝,骊珠千里向予投。


杯倾五夜从沾露,月到中天始判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