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宝地香风吹雨花,林公分送子云家。


玄亭丈室同岑寂,相望白牛山月斜。

家事如今亦尽传,此冠未挂待何年。


忍抛老汉□□畔,去傍渠侬水镜边。


逆旅我能几时客,自家□□□人怜。

二昆南北各驱驰,季复随群试有司。

蕃衍皆因先世积,荒嬉端为乃翁慈。

争名古有笞儿语,任运吾无责子诗。

德远先生学者师,此郎超诣可传衣。


凌云才子声名早,煮海粗官气力微。


二尺檠商今与古,三家村有是和非。

三子俱匏系,将如此老何。


吾方期跨灶,汝勿厌熬波。


食檗心尤苦,盐梅味主和。

跬步难相舍,今为薄宦驱。


长年干父蛊,晚节赖家驹。


乡近多安讯,时清少急符。

山客狂来跨白驴,袖中遗却颍阳书。


人间亦有妻儿在,抛向嵩阳古观居。

嵩山古寺离来久,回见溪桥野叶黄。


辛苦老师看守处,为悬秋药闭空房。

瞰庄贤主得佳宾,百里清川映绿蘋。


酒榼诗囊尘外物,山光水色眼中人。


石池俯雨鱼苗暖,画阁开帘燕子春。

东风香草路,南客心容与。
白皙吴王孙,青蛾柳家女。


都门数骑出,河口片帆举。

喜尔年将壮,为儒志可嘉。


乡闾知行实,场屋见辞华。


公道方无壅,君门况不遐。

枕上万峰合,苍苍惊梦魂。


如浮武林水,卧向桃花源。


杖屦几时士,茅茨何处村。

工为楚辞赋,更着鲁衣冠。


岁俭山田薄,秋深晨服寒。


武人荣燕颔,志士恋渔竿。

平生耳里三峰寺,况识峰头新主人。


借我一筇扶病去,月林松吹度纶巾。

已爱云山信脚行,撩人诗句更增情。


直须吏部寻盟日,急遣双鱼一寄声。

楼上烟云伴索居,黄庭披罢不看书。


客逢高士片言合,人过中年万事疏。


味入淡交蔬共笋,弦操古调汝同予。

有客拔剑砍地歌,怪云片片窗前过。
云横剑气化雷雨,千山欲撼沧溟波。


甲兵须挽天河洗,男儿有身岂徒死。

出山何所适,百二秦关长。


旅次谋晨夕,春寒慎俶装。


垂鞭堤柳短,中食客途忙。

三老潮头暗,百花春后明。


莫频回首处,遥慰故山情。


离乱田庄旧,辛勤手足轻。

到处图松树,何曾忘却山。


相携溪路断,愁踏夕阳还。


田狖吟桑空,山鸡饮石间。

山中秋色半阴晴,上相肩舆许并行。


别有岁年悲短发,老无文墨愧诸生。


细谈旧事兼新事,遥听松声共水声。

故人来诵故人诗,千里秋风致远思。


回首太行何处是,乱山红叶雁来时。

荼蘼雪绽,楝花风近,春才剩一旬耳。
荒程折尽东西柳,见说九峰归客,又催行李。
驿草裙腰沙外冷,绕几曲、带愁烟水。
大夫归旆暖摇春,正好浮淮向汴津。
一片青山迎去棹,两堤芳草伴行人。
当官事业今弥劭,满橐文章老更新。
大夫三年,平恕如一。
静而不烦,民安厥室。
大夫去矣,何以述之。
新领除书喜气饶,龙江清晓发兰桡。
江淮水路经行远,齐鲁山川入望遥。
按郡政须严宪体,观风还要采民谣。
千峰百嶂宜州路。
天黯淡、知人去。
晓别吾家黄叔度。
阳公得种自蓝田,种在深山不计年。
雅爱茯神为伴侣,更邀枸杞作比联。
俗名谩自呼山羊,佳品由来号玉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