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断桥隔胜践,脱屦欣小揭。


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疏细。


斜川二三子,悼叹吾年逝。

断香浮月磬声残,木影如龙布石坛。


偶驾青鸾尘世窄,闲吹玉笛洞天寒。


奇香满院晨炊药,异气穿岩夜浴丹。

龟堂有叟富神通,白发何妨两颊红。


先取山川来掌上,却移天地入壶中。


莺花不老非尘世,风月常新夺化工。

早岁知闻久已空,岿然犹有灞城翁。


东楼谁记倾春碧,北岭空思擘晚红。


冉冉流年霜鬓外,累累荒冢绿芜中。

征途暗尽旧貂裘,归卧林间喜自由。


体倦尚凭书引睡,心安不假酒攻愁。


丹炉弄火经年熟,竹院听琴竟日留。

江上霜风吹角巾,东归不独为吴莼。


扫除长剑华缨梦,收拾孤帆短棹身。


勾漏丹砂开灶晚,商颜芝草满山春。

八十年前一炷香,依然馀习未全忘。


旧缘入静多扃户,近为精思别置床。


篝火古铛煎桧蜜,汲泉小瓮酿松肪。

学道已非生死流,极知心外更何求。


理穷性尽命亦至,气住神全形自留。


大药一炉真度世,孤桐三尺可忘忧。

满镜新霜老可惊,十年烟陇废春耕。


黄丝黑黍有归梦,白发苍颜无宦情。


浮世不堪供把玩,安心随处是修行。

微官不复叹头颅,高栋虚窗乐有馀。


中夜塔铃空际语,望秋庭树月中疏。


甗炊青饭留岩客,露点朱毫勘玉书。

忆在青城炼大丹,丹成垂欲上仙班。


飘零未忍尘中老,犹待时平隐华山。

景德祥符草野臣,登封曾望属车尘。


已经成住坏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衰病厌多事,清游谐夙心。


夜深楼突兀,岁晚柏萧森。


汲井洗灵药,焚香横素琴。

四壁长苔痕,经旬掩绿樽。


雨声清梦境,灯影伴吟魂。


摇落悲徂岁,漂流忆故园。

江西道院赋金华,近日当涂共两家。


更着崆峒三道院,只销卧治醉莺花。

客从南渡向侬来,我马西征拜此台。


若问个中何所有,一腔热血和诗裁。

问我来朝南内南,便从花底趁朝参。


新诗犹作江西集,为带筠州刺史衔。

病身只要早投闲,乞得高安政小安。


山水秋来浑是画,楼台高处自生寒。


登临未足还辞去,老大重来毕竟难。

老禅分得破丛林,薄供微斋也不曾。


道院敕差权院事,筠庵身是住庵僧。


人间赤日方如火,松下清风独似冰。

与君鬓发总星星,诗句输君老更成。


别去多时频梦见,夜来一雨又秋生。


故人金石情犹在,赠我琼琚雪似清。

一夜西风转酒旗,午馀残暑不多时。


绿荷半蚀霜前叶,丹桂全封雨后枝。


忙里有诗偿日课,老来无赋为秋悲。

鹦鹅湾头秋水,鲇鱼关外西风。
崇山峻岭几多重。
归路斜阳相送。

师已无言矣,今吾何所云。


惟知佛照子,曾管雁山云。


天下闲为宝,人间热似焚。

短墙不碍远山青,无事烧香读道经。


时把一杯非好饮,客怀宜醉不宜醒。

长安道院一牵裳,司马筵中再举觞。


柿叶学书才不短,杏花插鬓意何长。


药沈绿醑家厨酿,霜折红蕉道观房。

琳馆惬清赏,楼居俯城阴。


高竹间乔柯,幽然自山林。


我本草泽士,不谐市俗心。

竹色苔香小院深。
蒲团茶鼎掩山扃。
松风吹净世间尘。

壁间水墨画,为尔拂尘埃。


草树精神出,溪山气势回。


路从沙觜断,人自渡头来。

城中残春未识春,城外心赏无不有。


今年春寒晚乃暖,尚馀飞絮忘高柳。


西湖孰谓西子老,虽老绝胜登徒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