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阙塞龙门口,祇园鹫岭头。


曾随减劫坏,今遇胜缘修。


再莹新金刹,重装旧石楼。

因下疏为沼,随高筑作台。


龙门分水入,金谷取花栽。


绕岸行初匝,凭轩立未回。

汉诏崇儒术,虞庠讲帝猷。


丛楹新宝构,万杵逐欢讴。


照烂云甍丽,回环璧水流。

蝉鸣官树引行车,言自成周赴玉除。


远取南朝贵公子,重修东观帝王书。


常时载笔窥金匮,暇日登楼到石渠。

诗曰:


躲难逃灾入代州,恩人相遇喜相酬。


只因法网重重布,且向空门好好修。


打坐参禅求解脱,粗茶淡饭度春秋。

万历甲寅,武陵杨公,以御史奉命理两浙盐䇲,下车武林,首揭于忠肃公墓下,叹曰:“浙中伍大夫、岳武穆,与公鼎立而三,而公祠宇如陋巷矮屋。
无论谒者伛偻几筵,有如公肃仪拥从出入庙中,讵此一丸土,能容数百万风车云马乎?”于是捐俸,命仁和令乔君,鸠聚工料,式增廓之,而此祠岿然,遂成湖上伟观。
公属陈子碑而记之。

壁间双记快沉冥,山畔谯门水畔亭。


相国名因稽古白,使君眼为好贤青。


废堤不复风摇柳,新槛依然月满汀。

仲秋鸠僝迄穷冬,钜丽依稀似蔡公。


濡足几年通国病,肯心一片有谁同。


人言此庆钟双凤,天落其成见两虹。

古者役人常以冬,据经端自紫薇公。


杠舆梁涉犹徒步,龟筮民从见大同。


不假洛阳抱桥蛎,宛如震泽卧波虹。

横桥通废岛,华宇出荒榛。


风日逢知已,湖山得主人。


使君如独乐,众庶必深颦。

丞相怀嵩罢,因之名郡楼。


使君嗟久废,华栋郁重修。


人世兴衰换,山川处所留。

阊阖重新紫极熙,姬姜再御宝軿移。


慈颜既近趋承易,圣体犹冲保护宜。


鸟换歌筵前日曲,花繁辇路旧时枝。

丘亭兀兀倚残碑,风雨漫漫刻己夷。


天地无穷翁尚醉,文章不朽石如斯。


滁山终古当增价,太守而今复谓谁。

云涛际天江北路,郡古人稀春欲暮。


平生想像睡足庵,颇见王杜安身处。


十年兵火庵已坏,草莽连岗穴狐兔。

槐宫悉混玉石焚,庙貌依然惟古云。


须仗吾侪更修葺,休教风世丧斯文。

宣尼万古帝王师,可叹荆榛没古祠。


重整庠宫阐文教,颙观日月再明时。

精蓝道观已重新,独有庠宫尚垝垣。


试问中州士君子,谁人不出仲尼门。

东山曾过昌黎伯,信国勤王更驻师。


呼石与谈前代事,铸金重拜昔贤祠。


春风游女飘遗帨,落日行人读断碑。

咨访代宸聪,霜威八郡中。


褰帷询潦旱,按俗悯年凶。


地古潴防失,江流斥卤通。

天与锦绣心,岂无锦绣口。


既有锦绣口,岂无锦绣手。


信手摘星辰,开襟见珠斗。

我昔未作南诸侯,雄文尝阅龙虎欧。


泉山风物得大略,梦寐先已登兹楼。


到官正要访遗迹,忽见破屋城墙陬。

代出真儒起陆沉,丁丁伐木振云林。


乾坤重换新堂构,山水还能增道心。


晓月欲分香岫色,西飙谁辨峄阳音。

鹿迹难寻木叶乾,紫泥何事到云端。


一人显晦千秋系,百代楼台几日欢。


青松自荫讲堂静,画栋高临流水漫。

亭馆成来三十年,主人头白与扶颠。


已诛荐莽开瓜圃,更剪茭芦浚藕田。


竹下鸣琴长忆鹤,花边酿酒拟留仙。

朝宗元以汴为京,闽广江湖此问津。


南渡苦无三宿客,北征时有五溪宾。


壮游我亦深怀旧,传舍人皆劝作新。

年来常动竹林思,一见偏怜海鹤姿。


古寺芒鞋春眺日,高楼灯烛夜谈时。


统宗再续篁墩谱,纪胜新编石镜诗。

礼殿辉煌照寝园,隆师一代仰宸尊。


再从海岳开形胜,谁向图书识道原。


文献不须徵杞宋,规摹从此陋金元。

美人遥隔暮云重,家在禺山第一峰。
金翅垂天曾搏象,苍精出匣即屠龙。
已从古洞开新搆,更挹飞泉涴翠容。
凤诏飞来墨未干,南阳龙卧岂能安。
乾坤局面随时异,鱼水君臣自古难。
华国文章名望重,逼人正气色芒寒。
胜地一朝复,漫然侪古今。
知君多慨想,而我亦登临。
北道供输绝,西山寇盗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