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忆与美人别,赠我青琅函。


受之不敢发,焚香始开缄。


讽诵意弥远,期我濂洛间。

静虚非虚寂,中有未发中。
中有亦何有?天之即成空。


无欲见真体,忘助皆非功。

器道不可离,二之即非性。


孔圣欲无言,下学从泛应。


君子勤小物,蕴蓄乃成行。

此心还此理,宁论己与人。


千古一嘘吸,谁为叹离群?


浩浩天地内,何物非同春。


相思辄奋励,无为俗所分。

君莫歌五诗,歌之增离忧。
岂无良朋侣?洵乐相遨游。


譬彼桃与李,不为仓囷谋。

君莫歌九章,歌以伤我心。


微言破寥寂,重以离别吟。


别离悲尚浅,言微感逾深。

洙泗流浸微,伊洛仅如线。


后来三四公,瑕瑜未相掩。


嗟予不量力,跛蹩期致远。

我忧难且陈,具陈忧愈长。


寸心托短札,道远不可将。


隆思盈怀闼,浩浩谁能量。

险阻思安土,乐天安可忘。


念彼同怀子,暌别令心伤。


天地尚回转,日月会有常。

高堂今宴会,明日就泥途。


保命欲骞举,忘身在网虞。


涉江防滟滪,即陆愁崎岖。

榜夫晨理棹,行人难久留。

悲管三四动,注目临溪楼。

昨为饮会地,一旦如三秋。

青阳行已半,白日坐将徂。


越国强仍大,稽城高且孤。


利饶盐煮海,名胜水澄湖。

中分春一半,今日半春徂。


老惜光阴甚,慵牵兴绪孤。


偶成投秘简,聊得泛平湖。

山水平生是课程,一淹尘土遂心生。


耦耕亦欲随沮溺,七纵何缘得孔明?


吾道羊肠须蠖屈,浮名蜗角任龙争。


好山当面驰车过,莫漫寻山说避名。

春山随处款归程,古洞幽虚道意生。


涧壑风泉时远近,石门萝月自分明。


林僧住久炊遗火,野老忘机罢席争。

阳明山人旧有居,此地阳明景不如。


但在乾坤俱逆旅,曾留信宿即吾庐。


行窝已许人先号,别洞何妨我借书。

洞府人寰此最佳,当年空自费青鞋。


麾幢旖旎悬仙伏,台殿高低接纬阶。


天巧固应非斧凿,化工无乃太安排?


欲将点瑟携童冠,就揽春云结小齐。

甲马新从鸟道回,览奇还更陟崔嵬。


寇平渐喜流移复,春暖兼欣农务开。


两窦高明行日月,九关深黑闭风雷。

贤宰宰斯邑,政闻闾里间。


都缘民讼少,长觉吏徒闲。


帆落樽前浦,钟鸣枕上山。

阳明洞天小,名为道流芳。


马融今别去,传经冷石房。

万木阴沉锁石门,烟霞深处近昆仑。


洞箫声接玉台磬,宝盖影摇金殿幡。


湘浦有龙云气湿,越山无鹤露华昏。

杖策寻幽巘,叩祠荐清蘋。


木落群姿尽,烂然见天真。


轻风飘须眉,萧萧若有神。

阳明仙洞口,与客共攀登。


注酒秦皇瓮,探书大禹陵。


山开苍树出,泉落白云崩。

青原山上草堂开,竹杖黄冠日往回。


雨过新潮低卷幔,云连孤嶂落衔杯。


闻棋每忆林间榻,静钓还思石上苔。

□源山下草堂开,竹杖黄冠日往回。


雨带新潮低卷幔,云连孤岛落衔杯。


闲棋每忆林间榻,静钓犹思石上苔。

令尹文忠后,卢陵世代深。


青年宜带印,白日但鸣琴。


浩荡春阳泽,雍容太古音。

风林秋色静,独坐上清月。


眷兹千里共,眇焉望吴越。


窈窕阳明洞,律兀芙蓉阙。

引年岂必老,求志不在奇。


曰余逾壮龄,遭斥还山栖。


事与北门合,迹拟东陵齐。

百里山行迷碧草,息心对山觉山好。


六朝僧去忽千霜,三秋招隐惟五老。


一峰初上晓松哀,瀑布声闻客绪开。

迢迢涉江去,江介生凄风。


涉之将奚为,南湖采芙蓉。


美人在远道,我心忧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