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


高人自与山有素,不待招邀满庭户。


卧龙蟠屈半东州,万室鳞鳞枕其股。

披风听鸟长河路,临津织女遥相妒。


判知秋夕带啼还,那及春朝携手度。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天街东西异,祗命遂成游。


月明御沟晓,蝉吟堤树秋。


老僧情不薄,僻寺境还幽。

莫问褒中道路难,襄阳直上几重滩。


苍烟古柏汉高庙,落日荒茅韩信坛。


出水槎头一丝挂,穿虹雨脚两桥残。

孤青水上石,片白苍梧云。


虞舜不可见,箫韶不可闻。


君为汉钱官,凿山取铜矿。

闻从垄坻去,垄坻多羌兵。


明月共临峡,风泉如哀筝。


志士莫忆家,将军亦儒生。

东风莫迎船,船下黄流急。


送车犹未动,顾棹已不及。


离宫佳气盘,宾幕平时入。

我久在河内,颇知卫风俗。


沙田多种稻,野饭殊脱粟。


况闻别乘至,伫望大河曲。

秦人宦于秦,百事顺耳目。


山川我已疏,风物子所熟。


维美行迈时,亲宾祖车毂。

匹马易为秣,单车长是轻。


秋风来栈道,宿雨度关城。


石上树林暗,山根江水明。

元戎台鼎旧,大府节旄新。


边候正无事,宾筵况得人。


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

念昔两髦日,乌奴同燕游。


随时自有乐,何物可为愁。


岂意今头白,相逢欲涕流。

厌苦折腰久,飘然黄鹄飞。


田园未芜没,邻曲有光辉。


昔奋儒衣去,今纡朝绂归。

悬车东去谢明朝,摆脱簪缨似一毛。


望苑官清谐侍养,督邮名贱耻徒劳。


青宫位在他年起,彩服身归此日高。

树影池光映晓霞,绿杨阴下吏排衙。


闲拖屐齿妨横笋,静拂琴床有落花。


地脉暗分吴苑水,厨烟时煮洞庭茶。

吏隐江东五六年,归时犹恋好山川。


野僧送别携诗句,瘦马临歧当酒钱。


吴苑醉逢梅弄雪,隋堤吟见柳垂烟。

岭表榆关路崄巇,颁条持节两无辞。


四方自是男儿事,万里归来圣主知。


碛雪旧行闲入梦,贪泉曾饮别留诗。

君不见范公嗜义如饮食,范公庇族如羽翼。
亲疏百口百不忧,养生送死皆公力。


公存公亡犹一日,有田供需惠无极。

昭潭万波叠霜縠,南望漓江暮云绿。
惊鸿叫云天不开,秋夕孤飞遥痛哭。


二十六年春蔓长,我与张君四鬓霜。

忆昨共陪天北极,几回朝贺识龙颜。


帘开仙掖宫云近,地隔金河苑日闲。


青琐夜归池上佩,朱衣晓入殿中班。

君不见昆明池,去京一万里。
山盘海曲在天上,日转星旋罗地底。


生神发秀千百年,太宰源流自兹始。

君于荣利已恬然,此治韩城属荐贤。


惠政即随春共煦,道心常与月同圆。


门疏俗客禅诠远,亭掩修篁定力坚。

急趋长拜倦劳劳,自笑风埃满绿袍。


官味十年如水薄,归心一日共云高。


毫厘已悟蜗争角,文彩须知凤得毛。

往年曾忆过长安,短纸书名诣门下。


君时延我坐终日,洒扫东轩留看画。


横图巨轴不知数,但见匣中时一把。

奉使道中诗百首,古人遗落尽冥搜。


自怜吴蜀佳山水,一夜灯前得遍游。

曾歌出塞愁,又遣使西州。


去国星辰动,还家岁月流。


褒斜新路晚,鄠杜故园秋。

一麾初出银台路,手把漳南玉兽符。


闾里高门容驷马,旗旄夹道拥前驱。


两科名姓惊天地,西掖文章似典谟。

漳浦城高南斗边,朱旗遥拂紫薇躔。


远民初识玉皇吏,属邑行瞻刺史天。


此日分携云际寺,老僧留酌石间泉。

明光清晓玉开关,脚踏金銮近侍班。


行尽九重天上路,正临方丈海中山。


紫薇阁对青霄近,红药花翻白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