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山头只作婴儿看,无限人间失箸人。

溪山愈好意无厌,上到巉巉第几尖。


深谷野禽毛羽怪,上方仙子鬓眉纤。


不惭弄玉骑丹凤,应逐嫦娥驾老蟾。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


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真人已不死,外慕堕空虚。


犹馀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清风弄水月衔山,幽人夜度吴王岘。


黄州鼓角亦多情,送我南来不辞远。


江南又闻出塞曲,半杂江声作悲健。

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尝闭户,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谢公游意未能厌,踏尽登山屐齿尖。


古殿神仙深杳杳,香炉烟翠起纤纤。


岩花寂历飘琼片,庭桧萧疏漏玉蟾。

琳宫金刹接林峦,一径潜通竹树寒。


是处尘埃皆可息,时清终未忍辞官。

稽天巨浸洗南荒,尚有千峰骨立强。


民未降丘应宅此,举头天壁有囷仓。

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


系缆当矶石,缘崖到寺门。


短篱遮竹瀁,危路踏松根。

一山大半皆槠叶,绝顶闲寻得径微。


无日谩劳携纸扇,有风犹怯去绵衣。


野花可爱移难活,啼鸟多情望即飞。

道情寄远岳,放旷临千仞。


香路延绛驺,华泉写金印。


日欹诸天近,雨过三华润。

求仙尚自隔蓬莱,仙子一双何事来。


解佩人间托流水,吹箫去路向瑶台。


望中海岛茫茫断,别后松花岁岁开。

手书和南拜上,中峰大和上老师侍者。
弟子赵孟頫谨封。


弟子赵孟頫和南拜覆,中峰和上老师侍者:


近数有人,自山上来,知道体安隐,慰不可言,兹有少禀渎杭州报国寺,在旧内中,栋宇极大,去岁九月火灾,止存三门,犹足称雄于诸寺,近笑隐欣老住持,欲求大和上,信笔草一疏,渠欲持以为兴复之计,弟子与欣老有文字之交,故敢干聒。

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石冷开常晚,风多落亦频。

突兀孤亭上碧空,高皇于此下江东。


即今御笔留题处,想见神州一望中。


黄屋非心天下计,青山如旧帝王宫。

鳌山今日道初成,尤乞凡夫为证明。


信我浮杯无剩语,耐他弥勒有求名。


新书任作璚云色,绮语如过黄鸟声。

已觅苾刍为酒客,还依兰若筑糟丘。


青山看罢无他事,黄卷抛来且自由。


六欲界中须让醉,四禅天上始宽愁。

刘郎才滚滚,赠汝若干言。


是否西来意,将非不二门。


细应探业识,难是铲名根。

日染波光红洒洒,风摇影里碧鳞鳞。


神灵来去初无迹,多少江头求福人。

贝阙珠宫不可寻,时因风雨听清吟。


叶公好画真龙出,却恨今无好画心。

万霰干霆霹雳飞,潜藏神用济烝黎。


何须箫鼓祈膏泽,肯为乡人有所私。

五山秀峙若飞腾,下有澄潭百丈清。


不用燃犀窥秘怪,从来神理恶分明。

风雨潇潇云气浮,五龙归觐到灵湫。


星霜换易江山在,尚忆当年水际游。

浩浩天边水,苍苍山顶松。


老僧禅定后,隔岸一声钟。

碧旻收云兮,秋气肃清。
万籁声沉兮,秋日晶荧。
青山崟崟兮,白石瑛瑛。

度险逢幽处,凭谁写壮怀。


连甍栖绝壁,孤塔表长淮。


地本吴枫接,山今禹绩皆。

老年尤惜过芳时,篱下黄花值闰迟。


夜雨有愁如湿絮,秋风无发可吹丝。


劳魂数数还乡梦,往事茫茫感兴诗。

衡岳山中老道人,一龛一衲足容身。


禅林出定云生室,诗境行吟清入神。


瓶水不凝霞气暖,石门长扫虎蹄新。

望得招提见,程犹半日间。


马嘶曾到处,仆指未行山。


风递松声远,云连草色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