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平阳旧宅少人游,应是游人到即愁。


布谷鸟啼桃李院,络丝虫怨凤皇楼。


台倾滑石犹残砌,帘断珍珠不满钩。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梁王捐馆后,枚叟过门时。


有泪人还泣,无情雪不知。


台亭留尽在,宾客散何之。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


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


幽泪欲干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

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

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

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

凄凉同到故人居,门枕寒流古木疏。


向秀心中嗟栋宇,萧何身后散图书。


本营归计非无意,唯算生涯尚有馀。

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


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


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

华轩不见马萧萧,廷尉门人久寂寥。


朱槛翠楼为卜肆,玉栏仙杏作春樵。


阶前雨落鸳鸯瓦,竹里苔封螮蝀桥。

兹邑昔所游,嘉会常在目。


历载俄二九,始往今来复。


戚戚居人少,茫茫野田绿。

身没南朝宅已荒,邑人犹赏旧风光。


芹根生叶石池浅,桐树落花金井香。


带暖山蜂巢画阁,欲阴溪燕集书堂。

世德辞贵仕,天爵光道门。


好仙宅二室,受药居陆浑。


清白立家训,偃息为国藩。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坂乞新篇。


除书近拜侍臣去,空院鸟啼风竹前。

傍东风,寻旧事,愁脸满红箸。
任是年深,也有系人处。
可怜黄土苔封,绿罗裙坏,只一缕春魂抛与。

巉岩玉九株,秀湿掩苍梧。


祥瑞久不出,羲轩消得无。


雨和高瀑浊,烧熁大槠枯。

金舆巡白水,玉辇驻新丰。


纽落藤披架,花残菊破丛。


叶铺荒草蔓,流竭半池空。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悠悠倦徂征,忽忽厌羁旅。


出门复风埃,况乃迫繁暑。


兹游惬初心,突兀见精宇。

古巷戟门谁旧宅,早曾闻说属官家。

更无新燕来巢屋,唯有闲人去看花。

空厩欲摧尘满枥,小池初涸草侵沙。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虏曾轻马伏波。


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阳多。

石关清晚夏,璇舆御早秋。


神麾扬珠雨,仙吹响飞流。


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

等闲荣谢已愁闻,况话三公极宠身。


青史尚为今世事,朱门不是旧时人。


文章散入诸蕃口,花药留添上国春。

奉出天家一瓣香,著鞭东鲁谒灵光。


堂堂圣像垂龙衮,济济贤生列雁行。


屋壁诗书今绝响,衣冠人物只堪伤。

柴门空掩树阴阴,积雨荒苔路更深。


自是尘中那久往,白云流水更关心。

行行林路远,此地复伤怀。


断壁悬疏蔓,闲门翳古苔。


邻僧惊独住,野老候重来。

古墙东。
见一枝濯濯,摇落不随风。
佛国因缘,山家点缀,园林雪后殷红。

浣花溪里花多处,为忆先生在蜀时。


万古只应留旧宅,千金无复换新诗。


沙崩水槛鸥飞尽,树压村桥马过迟。

山桃野杏两三栽,树树繁花去复开。


今日主人相引看,谁知曾是客移来。

古仙炼丹处,不测何岁年。


至今空宅基,时有五色烟。

笑指梁鸿妇。
记当初、伯通庑下,缟衣相守。
椎髻短装君似昔,怪我年来老丑。

几年离合诵停云,此日叨随燕贺群。
名重柏台同鲍隶,寿期椿府似茅君。
旧堂主尚多情在,新曲谁当善颂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