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鬓毛垂领白,花蕊亚枝红。


欹倒衰年废,招寻令节同。


薄衣临积水,吹面受和风。

岂独西坊来往频,偷闲处处作游人。


衡门虽是栖迟地,不可终朝锁老身。

新晴夏景好,复此池边地。


烟树绿含滋,水风清有味。


便成林下隐,都忘门前事。

南院今秋游宴少,西坊近日往来频。


假如宰相池亭好,作客何如作主人。

寓目一萧散,销忧冀俄顷。


青草肃澄陂,白云移翠岭。


后沔通河渭,前山包鄢郢。

少小喜读书,终夜守短檠。


其实无甚解,不幸误有声。


劳苦亦何得,空失东皋耕。

昔自京口归,卜居得剡曲。


地偏无市人,民淳有古俗。


陋屋仅结茆,粗饭财脱粟。

客舟挂烟帆,千里过楚都。


七泽渺无际,大不数具区。


浪翻出长蛟,云拆浮天吴。

昔戍西陲时,凭高望中原。


愿欲乘天风,往吊绮与园。


有志莫能遂,怅望商山魂。

入蜀过匡庐,秋风宿东林。


月出断山口,满窗松竹阴。


袅袅一枝烛,道人语夜深。

癸亥辞修门,拜赐散人号。


一出非本心,欢喜归祭灶。


故乡多名山,幸得遂所好。

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


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

我昔挥短楫,终年钓吴松。


亦尝携长镵,采药玉霄峰。


为计晚大缪,朝路偶见容。

上世本为农,辍耕业诗书。


我少学不成,固应返其初。


冥冥不自揣,乡校参群居。

总角入家塾,学经至豳诗。


治道本耕桑,此理在不疑。


今兹垂九十,谢事居海涯。

雨歇见青山,落日照林园。


山多烟鸟乱,林清风景翻。


提携唯子弟,萧散在琴言。

郊原风日好,百舌弄何频。


小妇秦家女,将军天上人。


鸦归长郭暮,草映大堤春。

古巷牛羊出,重门接柳阴。


闲看入竹路,自有向山心。


种药齐幽石,耕田到远林。

菊为花之隐者,惟隐君子、山人家能蓻,故不多见,见亦难于丰美。
秋来扶杖,遍访城市林园,山村篱落,更挈茗奴从事,投谒花主,相与对花谈胜。
或评花品,或较栽培,或赋诗相酬,介酒相劝,擎杯坐月,烧灯醉花,宾主称欢,不忍热别。

臣闻尧以仲春之月,刻玉而游河;舜以甲子之朝,披图而训洛。
夏后瑶台之上,或御二龙;周王玄圃之前,犹骖八骏。
我大周之创业也,南正司天,北正司地,平九黎之乱,定三危之罪。

一夜韶姿著水光,谢家春草满池塘。


细挑泉眼寻新脉,轻把花枝嗅宿香。


蝶欲试飞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

望水寻山二里馀,竹林斜到地仙居。


秋光何处堪消日,玄晏先生满架书。

阮宅闲园暮,窗中见树阴。


樵歌依远草,僧语过长林。


鸟哢花间曲,人弹竹里琴。

谢家门馆似山林,碧石青苔满树阴。


乳鹊眄巢花巷静,鸣鸠鼓翼竹园深。


桔槔转水兼通药,方丈留僧共听琴。

谢家今日晚,词客愿抽毫。


枥马方回影,池鹅正理毛。


竹筒传水远,麈尾坐僧高。

闭门不肯偶时人,荒竹闲园莫厌贫。


腊后春风能几日?


家中芳草自相亲。

落英飘蕊雪纷纷,啼鸟如悲霍冠军。


逝水不回弦管绝,玉楼迢遰锁浮云。

休沐君相近,时容曳履过。


花间留客久,台上见春多。


松色明金艾,莺声杂玉珂。

神州沈陆宫莺在,不忍频将旧事题。


似与幽人说情绪,尽情啼了又重啼。

竹窗松户有佳期,美酒香茶慰所思。


辅嗣外生还解易,惠连群从总能诗。


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