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积水焚大槐,蓄油灾武库。


惊然丞相井,疑浣将军布。


自怜耳目隘,未测阴阳故。

身向咸池榜末光,三危露暖不成霜。


金铺照日初涵影,玉求生烟别作香。


地接蓬莱通御气,波翻豆蔻散朝凉。

清时礼乐萃朝端,次第郊原引玉銮。


河岳千年归带砾,寝园三月拜衣冠。


便从畿甸亲民隐,更启神泉示从官。

六龙初驻浴蓝天,碧瓦朱旗共一川。


润逼仙桃红自舞,醉酣人柳绿犹眠。


吹成暖律回燕谷,散作薰风入舜弦。

鱼鳞雁齿镜中开,溅沫为霖遍九垓。

不用劫灰求仿佛,便从天汉象昭回。

桑坛法驾乘春转,鹤禁仙镳问寝来。

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暖无功。


骊山温水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烝。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废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吟哦一水上,披写众峰间。


偶运非彭泽,留名比岘山。


君才今卨稷,家行古原颜。

下泓堪浴上堪煎,阴火熬成未必然。


海底日升波自沸,偶分一眼作汤泉。

西庵松竹深,薄暮更微雨。


山禽不畏人,嘲哳方对语。


而余倦宦者,罢日今可数。

青石冈西下,灵泉产药苗。


山英如有待,木客可相招。


蝉带风移树,尘随马度桥。

骊山御汤殿,岁久玉莲倾。


谁谓大江北,有泉温且清。


相传白云窦,中閟丹砂英。

使者临关日拥旄,天威只尺壮神皋。


指挥乍结车骑阵,战守还凭虎豹韬。


万阁凌霄金作垒,五兵飞雪玉为刀。

欲从旷口过金陵,不惜汤泉两日程。


因就故人求一浴,何妨随例得身轻。

迢迢山路永,漠漠晓风昏。


雨歇鸠呼妇,年丰稻有孙。


旅怀悲暮齿,野饭寄前村。

闻有汤泉独去寻,一瓶一钵一无金。


不愁乱世兵相害,却喜寒山路入深。


野老祷神鸦噪庙,猎人冲雪鹿惊林。

山叶今何在,地汤能自温。


挂衣无一树,处裤有多扪。


暖雾溶罗抹,寒风卧烂阍。

暖殿流汤数十间,玉渠香细浪回环。


上皇初解云衣浴,珠棹时敲瑟瑟山。

浴罢支颐坐自看,五台如案五云端。


清凉蠲尽人间暑,此水仍驱万古寒。

大荒西吐烛龙涎,暗向中原地底穿。


两乞君王汤沐地,酒泉尝罢浴温泉。

玉乳潺湲兰杜芳,温柔枉自别名乡。


春云若傍骊山足,肯作莲花第二汤。

凌云兰殿郁崔嵬,绕槛涟漪温液回。


养正为能恒净洁,莹心不止荡氛埃。


宿含炎德珠光润,只觉阳和涧底来。

参禅得味咸齑淡,学道忘忧苦笋甜。


石镜与时为显晦,汤泉涉世有凉炎。

占得乾坤造化炉,地中沸出巧工夫。


泉犹自作炎凉态,休说众生垢有无。

绝塞逢秋已觉凉,此中气候讶非常。


流金每似临三伏,晞发真成向九阳。


山烟叆叆分朝润,草色青青敌夜霜。

万树不知霜信至,两厓时见火云升。


一就熏蒸聊可喜,久来还想玉壶冰。

戎马驱驰未息鞍,春风沂曲一盘桓。


试凭活水洪炉暖,暂解儒生彻骨寒。

坐看池底绚霞光,疑是莲花火里藏。


借问幻师谁会此,乾坤炉冶炭阴阳。

幽都自古号寒门,重纩年年亦不温。


信有烛龙蟠地底,乱泉喷出火珠翻。

水府燃犀处,扶桑浴日时。


能观雷复地,始信坎生离。


净垢元无着,温凉只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