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伯成耦耕耕且锄,务光避世世情无。
古来隐者不以帝王易,何况区区赵孟三公乎。
山人颓唐隐者姿,萧萧肃肃孤松枝。
山径缘苍渚,松寮掩翠微。
断崖犹鹤碣,三诏尚渔矶。
衣楚青荷叶,江明白板扉。
孤绝江之岛,栖迟隐矣身。
迷花翚似绮,在藻鲚如银。
高枕流云覆,清言白日沦。
砥柱中流障北溟,海门对势两峰青。
鹤归幽窦玄烟冷,龙卷□江树石腥。
为尔欲招莲社侣,嗟余久负草堂灵。
杨子江头风浪平,焦山寺里晚钟鸣。
炉烟已断灯花落,唤起山僧看月明。
江外水不冻,今年寒复迟。
众芳且未歇,近腊仍裌衣。
载酒适我情,兴来趣渐微。
纵步不知远,夕阳犹未回。
好花随处发,流水趁人来。
滚滚数行泪,远为杨焦山。
反复读谏草,五内皆潸然。
自昔如弦直,累累死道边。
几年京口三山梦,乘兴招携得暂游。
云起半江浮远岫,月明千里落寒流。
僧扳绝顶看秋色,雁度轻阴下润州。
连山拥沧江,峭绝视兹鲜。
由来一气结,殊不丽众巘。
林深鸟声悦,境静人自远。
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
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
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
羖䍽逐牂羊,相倾无朝夕。
旌旆明江涯,楼船何络绎。
高士卧空山,闭门但自适。
乘春历江皋,访古浮玉山。
江风正荡潏,短棹欲进难。
千里滞水国,岂不增忧患。
海门风动香烟细,古殿光歊神鬼睨。
玉歊宝匰想同陈,纪甗秦匜定分类。
刘侯山骨终菌蠢,吴女金伭祇侈媚。
颠风吹塔铃,环山大波涌。
虚堂佛火明,嗒然无怖恐。
高咏溯坡公,后先堪继踵。
吉金重鼎彝,精神孕山岳。
铜花啮蚀余,得一夔已足。
吾师富藏弆,古器罗梣椟。
浓云一片浮空来,郁律万古青不开。
东风料峭布帆送,到眼倏忽惊楼台。
海门东去波接天,一拳突兀洪涛间。
我生嗜古勤搜索,左右罗陈殊卓荦。
岐山有客携鼎来,神物乍见缘耕作。
其文百有卅四字,载纪元戌刊蛮洛。
朝朝江北望江南,欲解愁怀复一探。
夜静钟声沈竹榻,月明禅语出萝龛。
薄暝疏钟隔树闻,海风收尽岭头云。
住山梦好经三宿,看月光圆到九分。
天淡银河涵水气,江平冰縠织波纹。
今年二月扬江舲,烟中瞥见焦山青。
鹅毛风利那得泊,枯木堂远心洄潆。
夙闻周鼎不可见,仰首徒叹山岭嵤。
晨霁东涉江,金焦俨在目。
雨山出中流,相对屹双角。
平生爱奇心,选胜避习熟。
策杖登峰顶,天高秋气清。
云山相别久,花鸟不知名。
木落江楼耸,潮来海月明。
我性麇麚林壑耽,北山之北南山南。
今年偶作韩江客,九十日春惊过三。
故人招邀来京口,游思勃起匡眠蚕。
人归地底鹤冲天,穹碑屃赑焦山巅。
上皇山樵弄神笔,银钩铁画常蜿蜒。
果然奇物天亦忌,丰隆肆虐山无权。
天清东瞰倭夷岛,地僻西违京口城。
海上一卷鳌戴立,汉时三诏豹藏名。
胚胎元气皴烟雾,郁律中流跨鳄鲸。
金山见寺不见山,焦山见山不见寺。
山城四立抱寺门,竹树藤萝锁幽翠。
波涛之中无波涛,天地之外有天地。
九月焦岩已薄寒,海门高处落风湍。
秋声一夜客同听,山色满江人独看。
烧叶照书蜗舍好,剜苔读字鹤铭残。
岩光惊早起,江阁雨残时。
烟鸟去无尽,风潮来不知。
樱桃分饷客,芍药对题诗。
我有汉代之铜鼓,来自南昌司马家。
蛮风瘴雨几何载,鞚骨完好无缺瑕。
阔径三尺高杀一,三叠微学蜂腰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