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郊晴宜晚眺,令节喜招寻。
人以登高老,秋从过雁深。
渺然烟外水,况值醉时心。
又是重阳日,登楼望落霞。
与君呼绿酒,犹未见黄花。
霜气分梧叶,砧声聚水涯。

野店溪桥供晚饷,吟边醉里弄春风。


马行缺月黄昏后,钟下乱山空翠中。


名宦不辞成寂寂,岁时惟恨去匆匆。

暮景苦多病,幽寻寄一欣。


溪喧常似雨,石润易生云。


天迥回鸦阵,林疏过鹿群。

上天下地似探梯,怪石巉岩衬马蹄。


拟是客程行不得,隔林犹听杜鹃啼。

莫惜临行酒一杯,看君上马古城隈。


相望两地无多远,频寄音书与雁来。

玉笥山连都水坑,拂云楼殿对峥嵘。


君归后夜无馀事,卧听寒泉落涧声。

偶随云去伴云归,笑指清都在翠微。


为我中间留一榻,他年去著薜萝衣。

幽冥无人迹,空虚见远天。


雪深山气伏,崖断树根悬。


乌鸟翻身入,狐狸放胆眠。

酒里藏身岩里居,删繁自是一家书。


世人呼尔为渔叟,尔学钓璜非钓鱼。

珍重江南沈鍊师,未曾相识久相思。


已全真气能从俗,不坠家风善赋诗。


玉笥共游知早晚,金貂回顾觉喧卑。

仙乡会应远,王事知何极。


征传莫辞劳,玉峰聊一息。


形骸已销散,心想都凝寂。

蠲疴妙剂分黄阁,驻景仙山奉紫闱。


太秀山川须长价,少微星宿已增辉。


幅巾不被尘缨缚,别笈唯封赐药归。

主簿才名盛,之官万里遥。


登临当别地,感慨欲行朝。


稍离金华界,还瞻玉笥标。

玉笥山前偶濯缨,罗浮亭子向君成。


未辜东莞人留诺,共爱金牛老结盟。


已付行藏同涧水,肯教魂梦愧山精。

群玉隐天城,三春萃客星。


东风双袖暖,晴日百花明。


云水心偏远,烟霞梦未醒。

峡束江流窄,山欹堞影低。


玉梁沉宿雾,金涧落晴霓。


水鸟窥鱼下,林猿摘果啼。

南游怜远瞩,西署负归耕。


愧我金茎下,思君玉笥行。


贫宁贪薄禄,老但厌浮名。

群玉诸峰不可群,斗牛千里此中分。


荡胸渺渺飞鸿去,天畔遥看一片云。

仙梁飞去有遗坛,融结工夫玉未干。


一片碧烟鸾舞破,数枝红蕊鹿衔残。


雨经梅涧芝田熟,路入萧家月屋寒。

玉笥深深路更幽,骖鸾不到欲谁尤。


公临瓠子方忧决,输我携家踏月游。

江南多胜地,玉笥古名山。


扶舆孕灵秀,叠嶂森层峦。


洞天何泬寥,羽驾不可攀。

颐庵先生古君子,德行文章当世美。
晨携玉笥白云图,访我金台官署里。
自言先世多遗德,卜居远在金川侧。
东南端此赖平安,民力深知事事难。
天子芳虚前席问,殿前应正触邪冠。
将琴携鹤隘通衢,竹马童儿五裤纡。
忆得使君才到日,木棉开尽叹无襦。
轻舟曾与玉凫迎,还隐桑麻海上城。
仙观雨时怜穗起,石门风过忆泉清。
微同草色先吹律,又借棠阴一听莺。
玉笥羽人不绝食,鬓毛清润颜色赤。
中黄仙翁传妙经,十年功成人不识。
身如孤云行无迹,欲上九疑望南极。
玉笥凌空后,玄都诏吏仙。
荒坛深覆草,峭壁响流泉。
石洞随龙蛰,金丹许鹤传。
道隐曾窥反接猱,急人尤喜施圭刀。
浮生不絓秋毫外,肯把长闲博暂劳。
踏尽匡山十载云,却抽秋鹤九皋身。
明明似为溪毛熟,笑整西风不屋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