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


当年宋玉悲如许。

日月不相饶,节序昨夜隔。


玄蝉无停号,秋燕已如客。


平生独往愿,惆怅年半百。

天为新秋故作凉,海风吹雨入虚堂。


凉生庭树阴阴绿,润袭篝衣浥浥香。


杯泛鹅儿供小啜,碓舂云子喜新尝。

急雨鸣瓦沟,尖风入窗罅。


纱笼耿青灯,寂寂新秋夜。


谁言簿领中,乃复有此暇。

宋玉悲秋千载后,诗人例有早秋诗。


老夫自笑心如石,三日秋风漫不知。

炎歊数日剧,荡涤及秋初。


病叶风吹尽,鸣蝉雨打疏。


趁凉谋社酒,乘润理园蔬。

夏欲尽头秋欲初,小凉未苦爽肌肤。


夕阳幸自西山外,一抹斜红不肯无。

上得城来眼顿明,暮山争献数尖青。


垂杨舞罢西风叶,一叶多时独未停。

雨后林中别样凉,意行幽径不知长。


风蝉幸自无星事,强为闲人报夕阳。

秋夜真成昼,西山却在东。


吹高半轮月,正赖一襟风。


清景今年过,何人此兴同。

昨夜云为祟,今宵月始妍。


如何一日隔,便减半分圆。


影里偏宜竹,光中不剩天。

阆苑高寒。
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
剪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

苦热真疑不复凉,火流渐见迫西方。


清风一夜吹茅屋,竹簟今朝避石床。


露湿中庭菊含蕊,水浮西浦稻生芒。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著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千岩观下碧瑶林,岁晚青青共此心。


隐士归兮花未老,每年来把一杯深。

金粟枝头一夜开,故应全得小诗催。


篮舆缓缓随儿女,引入天香洞里来。

饭后茶前困思生,水宽风稳信篙撑。


不知浪打船头响,听作凌波解佩声。

一川新涨熨秋光,挂起篷窗受晚凉。


杨柳无穷蝉不断,好风将梦过横塘。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入闹荷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寒烟罥树,凉风吹面,云外尖峰屏列。
相期不负雨中游,恍若是、山阴冒雪。


危栏倚袖,遥天极目,一片秋光清绝。

暑别齐纨知有日,秋生蕲竹果如期。


月明半夜似相觅,角怨五更知为谁。


风露满天河转后,江山千里雁来时。

晴天不及往禅斋,细雨轻尘拂马来。


笑袒袈沙徐下座,莫须踏湿宝公鞋。

伏尽暑犹壮,秋生凉故迟。


蝉吟接远响,萤烛度深枝。


岁半身仍健,年侵意自悲。

楼东清晓起参旗,火伏三金喜应期。


车马尘中犹苦热,故山已是早凉时。

楚波如黛泻潺湲,美有双鱼尾更殷。


中散已申秋后驾,巨卿从破别时颜。


乍悲云汉黎民咏,忽羡星辰父子班。

秋来一日即霜天,细雨生寒尽作烟。


海气不分平野外,山光如在夕阳前。


穿帘乍入萧萧叶,绕树长嘶咽咽蝉。

争秋殊未已,酷热似城中。


水气暮方冷,林声朝尚空。


汗沾纨扇雪,香驻縠衣风。

已是立秋来,凉风尚未催。


卧乾蕉叶簟,吟冷藕花杯。


宿鸟烟初合,流萤雨不开。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水烟收尽,望汀蘋千顷,银光如幂。
霜镜无痕清夜久,惟有惊鱼跳出。
月在杯中,我疑天赐,欢饮仍如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