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徙倚秋原上,凄凉晚照中。

水流天不尽,人远思何穷。

问谍知秦过,看山识禹功。

来往三吴一梦间,故人半作冢累然。


独依旧社传真法,要与遗民度厄年。


赵叟近闻还印绶,竺翁先已反林泉。

小龙团与长鹰爪,桑苎玉川俱未知。


自置风炉北窗下,勒回睡思赋新诗。

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


名誉不如心自肯,文辞终与道相妨。


吾心本自同天地,俗学何知溺秕糠。

冷卧空斋枕曲肱,饥鹰惊起发鬅鬙。


烟霞华岳逃名客,风雪庐山入定僧。


槲叶蔽身胜衣帛,金丹照室不燃灯。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古者封禅岁,乾封辄枯旱。


不言绝民食,徒欲晒日观。


我今作小山,才及仞有半。

尧德被四表,其本在身修。


江河水稽天,发源乃涓流。


人忍于搏虱,习熟且解牛。

老学庵北井,六月寒如冰。
大旱不涸雨不增,凛如人以常德称。


日济千人不骄矜,置而不汲渠自澄。

龟常曳尾岂非乐,鹤已铩翎徒自伤。


造物今知不负汝,北窗夜雨默焚香。

松棚接屋得阴多,石径生苔奈滑何。


尽道疏篱宜细雨,晴时最好晒渔蓑。

定交鱼鸟欲忘形,独岸纶巾坐草亭。


不恨囊中无赤仄,且欣案上有黄庭。

茅斋遥夜养心君,静处工夫自策勋。


正喜残香伴幽独,鸦鸣窗白又纷纷。

偶住人间遂许时,残骸自笑尚支持。


直须消破黄齑尽,始是浮生结局时。

本慕修真谢俗尘,中年蹭蹬作诗人。


即今恨养金丹晚,且向江湖把钓缗。

老学衡茅底,秋毫敢自欺。

开编常默识,闭户有馀师。

大节艰危见,真心梦寐知。

重本恤刑天子圣,舟车持诏使臣贤。


部中汉吏无冤狱,葑上吴人益美田。


重过故乡逢故老,一闻鸣鹤访山川。

元龙高卧仲宣忧,我独丛书置此楼。


把卷欣将圣贤对,凭栏遮断古今愁。


山前翠树森云表,林罅青秧匝垄头。

飘飘亭观贴云浮,知是蓬瀛第几洲。


天子焦劳游乐少,池台鱼鸟自悠悠。

艺祖不嫌宫室卑,神孙今不剪茅茨。


太平风俗终还厚,长似唐虞夏禹时。

落雪纵横映步趋,分明身世在蓬壶。


天家自与人间别,祇种琼花十万株。

天上春风破雪回,好花万点斗先开。


情知岁有元丰瑞,合得君王暇日来。

地禁蛟龙藏玉宇,天寒凫雁浴瑶池。


人间合有丰年颂,不祇梁园漫赋诗。

上苑亭台看雪飞,清寒十倍胜常时。


腊深梅蕊争先出,风急杨花忽倒吹。

手种群松数尺围,草深南涧客来稀。


一经断送垂垂老,万事安排念念非。


晨待樵苏才蓐食,凉惊络纬尚絺衣。

咫尺东关路不遥,先人曾此驻星轺。
阮南有谱通三族,姜被多情共七宵。
过隙时光惊迅速,对窗山色尚岧峣。
刊落闲枝叶,推寻到本根。
始知酬酢处,无地不乾坤。
曾见台乌朝夕飞,尚稽双凤浴天池。
远方随牒应难久,同好弹冠即有期。
佐幕暂来光右席,还家聊去植芳篱。
诗侣方逢梦与微,摅怀未尽遽言归。
正思玉鲙将登俎,应笑缁尘又染衣。
金石交情知不改,辅车形体自相依。
梁园寒早雪霏微,亲友将分一棹归。
客舍萧条风送柳,离筵凄惨酒沾衣。
霜台二妙君相继,幕府三端我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