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翁憔悴老一官,厌见苜蓿堆青盘。
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鲇鱼缘竹竿。
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紬。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
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
太史公论《诗》,以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以余观之,是特识变风,变雅耳,乌睹《诗》之正乎昔先王之泽衰,然后变风发乎情,虽衰而未竭,是以犹止于礼义,以为贤于无所止者而已。
若夫发于情止于忠孝者,其诗岂可同日而语哉!
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为首,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汉嘉山水邦,岑公昔所寓。
公诗信豪伟,笔力追李杜。
常想从军时,气无玉关路。
渺莽江湖万里秋,玉峰老子弄孤舟。
犹胜宿直金銮夜,凛凛常怀泼酢忧。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
予少以进士游京师,因得尽交当世之贤豪。
然犹以谓国家臣一四海,休兵革,养息天下以无事者四十年,而智谋雄伟非常之士,无所用其能者,往往伏而不出。
山林屠贩,必有老死而世莫见者,欲从而求之不可得。
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
某曰:「必有异。
」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
春野醉吟十里程,斋宫潜咏万人惊。
今宵不寐到明读,风雨晓闻开锁声。
西昌有客学南昌,衣钵真传快阁旁。
坡底诗人梅底醉,花为句子蕊为章。
想渠蹋月枝枝瘦,赠我盈编字字香。
十年不梦软红尘,恼乱闲心得我嗔。
两夜连翻约斋集,双明再见帝城春。
莺花世界输公等,泉石膏肓叹病身。
承华寮寀集鸳鸾,不减应徐宴魏园。
中有钓璜清渭叟,向来授钺少陵坛。
锦心绣口搴花草,雪碗冰瓯泻肺肝。
松风涧水打窗声,玉佩琼琚触眼明。
当昼如何挂秋月,未春特地转新莺。
只销一卷梅山集,幻出多般景物情。
知己熙鸿化,阳和被九皋。
自怜今老病,无分恼钧陶。
独念东床客,犹沉左选曹。
枢相身通贵,恩书意转亲。
四端香雪縠,一卷锦江春。
公即专堂印,侬方理钓缗。
灊山诗伯锦裁篇,玉树郎君手为编。
美似洛花争晓靓,清如江月赴秋圆。
力追杜老今谁拟,亲得陵阳夜半传。
十年闻说信无言,草草相逢又黯然。
借得新诗连夜读,要从苦淡识清妍。
白云英英,涧水泱泱。
彼美人兮,硕大且昌。
英英白云,在涧之濆。
彼美人兮,其德孔纯。
辩玉当看破石诗,泥沙有宝即山辉。
都廛往往无真璞,误使人评鼠腊归。
殷云凋叶晚晴初。
篱落认奚奴。
才近西窗灯火,旋收残夜琴书。
伯氏文章岂敢知,岐梁偶有往还诗。
自怜兄力能兼弟,谁肯埙终不听篪。
西虢春游池百顷,南溪秋入竹千枝。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
葺茅竹而居之。
日啖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
坐吟行看对清秋,懒架仍移近枕头。
放达有唐惟白傅,纵横吾宋是黄州。
左迁商岭题无数,三入承明兴未休。
福慧双修矣。
问芳龄、二八年纪,聪明如此。
一卷新诗出示我,美玉精金堪比。
蛮风蛋雨卷炎疆,蓬阆光阴特地长。
横海涛声平鼓角,排山云气下帆樯。
通商早薄宏羊计,绥远先除害马方。
唐末诗人自一家,剪裁风月间莺花。
凭陵堕绪篇篇胜,点缀馀妍字字斜。
远水连天来怨笛,烂霞烘日带栖鸦。
水落槎枯,田荒玉碎。
夜阑秉烛惊相对。
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
尝观陈伯玉,感遇三十篇。
矫矫追古道,粲尔日星悬。
今公岂其后,佳咏久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