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河亭挈手共徘徊,万事宁非有数哉。


黄阁相君三黜去,青云学士一麾来。


中原故老知谁在,南岳新丘共此哀。

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


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曰:“吾州虽远小,然王元之、韩魏公,尝辱居焉。


”以夸于四方之人。

国以斯文重,公仍内署来。


风标森太华,星象逼中台。


朝满迁莺侣,门多吐凤才。

报国勤劳已蔑闻,终身荣遇最无伦。


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


侍从籍通清切禁,笑歌行作太平民。

夜把新诗读,灯前阖且开。


一行私独喜,两脚不虚来。


天似嫌梅晚,冬初遣雪催。

说着岷江士,未逢眉已申。


殷勤来相府,解逅得诗人。


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

读易堂边路,曾闻赤舄声。


心从画前到,身在易中行。


忧国何缘寿,思亲岂欲生。

手麾日三舍,身驭月重轮。


始是岷峨秀,前无社稷臣。


向来元破斧,何用更洪钧。

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


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


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

侍中尺棰挞羌酋,更得河南共运筹。


到得降书来北阙,河南骑马去均州。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昭王薨,安釐(音同“希”)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是时范睢亡魏相秦,以怨魏齐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

衡山何巍巍,湘流亦汤汤。
我公独何往,剑履在此堂。


念昔中兴初,孽竖倒冠裳。

火风吹散旱天云,肤寸空馀翰墨新。


拭泪相看渺今古,堂堂那复有斯人。

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


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

白雪高吟际,青霄远望中。


谁言路遐旷,宫徵暗相通。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遨头唱首各高深,才薄难披作赋襟。


已觉莺花成一梦,尚贪萤雪竞分阴。


即今空负台莱意,宿昔曾赓殿阁吟。

台荒屋老阅人深,拂拭留题重整襟。


科目一朝来券外,姓名三世在碑阴。


公孙晚岁叨明诏,裘氏当年费苦吟。

佐命三朝为太宰,名垂千古号元功。


栽培桃李满天下,出入风涛半海中。


虎帐夜寒心益壮,凤池波暖位犹空。

锱铢赤舄无骄志,咳唾黄金有古风。


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谋谟邴魏丹青力,拥立昭宣柱石功。

堂堂风骨气如春,衮服貂冠社稷臣。


天上立谈迎白日,握中随物转洪钧。


忽骑箕尾精灵远,长誓山河宠数新。

魏公王佐才,独力造晋室。


挥手廓氛霾,放出扶桑日。


感慨会风云,周旋居密勿。

杨花抛银春满盆,乳㜷击汤兰气温。

年少学诗歌,悲欢忌太过。


未能全劲瘦,已觉近平和。


嫩檗随时摘,微瑕极力磨。

男儿初嗜学,如日晓行天。


意气无馀子,诗书有夙缘。


果能知此道,深欲候吾船。

之子如天马,终归十二闲。


相期作名士,不厌坐穷山。


师席抠趋际,亲庭定省间。

甲第芳园冠帝京,上公高宴聚星卿。


球场地贵堪金埒,幄榭花繁似锦城。


按舞别呈回鹘队,吹箫俱作凤皇声。

魏国层台插绛霄,西园飞盖引和飙。


披崖竞缀黄金粟,傍水争抽白玉条。


春至管弦先鸟咔,秋归红粉后花凋。

縠水柯山蕴秀奇,精忠深结冕旒知。


玉堂视草久推重,金碗书名犹恨迟。


廊庙未应忘泽物,江山且复助题诗。

迂愚聊复隐清时,幽事相关只自知。


满地落花看鹤舞,一轩春雨对僧棋。


闲中日月真销得,物外烟霞渐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