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甫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昔闻赵广汉治民,立政为銗筒。
又闻赵悦道宦归,只有琴鹤从。
观君矫矫真华胄,如神擿伏清廉同。
君不见少陵桃竹杖,拔剑或与蛟龙争。
又不见东坡铁拄杖,迸火石上飞裂星。
二公去已久,今遇平原叟。
丞相何年薨,郁哉此佳城。
石羊卧烟雨,两马矫欲鸣。
翁仲唤不应,夜语招山精。
三月春雷鸣,朔方启万蛰。
茫茫沙穴中,众蚁出如翕。
乱走若经营,引队类出征。
山中有古树,矫矫蟠深根。
磅礴数十围,秀色何氤氲。
铁干霜雪老,苍皮苔藓痕。
久居大漠天,不见生刍束。
惯储狐兔味,饱啖牛羊肉。
故人燕山来,新韭剪春绿。
渴心久生尘,鼻孔徒撩天。
岂意留夫子,修书念臞仙。
奇香清垢衣,盐梅止馋涎。
去秋藏箧中,依旧明月在。
携持骨格轻,发挥力量大。
四海蒙清风,炎官悉除害。
我从西陲来,只挟书与琴。
书以阅古道,琴将回古心。
谁谓今之人,寥落无知音。
黄楼灰烬馀,基峙东门外。
雄碑刻石赋,烈火烧不坏。
美哉词翰人,光焰好文彩。
双耳忽尔鸣,似非人籁传。
晴雷殷白昼,石涧奔寒泉。
曾瑟固宜舍,陶琴可无弦。
美哉刘进士,天赋俊逸才。
堂堂校书郎,琢句如琼瑰。
相逢一夜语,持论无尘埃。
堂堂灌将军,非与侯者俦。
挺身入吴垒,发愤报父雠。
声名震朝野,意气凌斗牛。
有姊有姊在建阳,夫家辛苦事农桑。
兵后全身喜相见,陈情未已酸离肠。
留钱漫效故人意,悲啼寄语思爷娘。
有兄有兄纯且良,少年糊口游四方。
前载相随远归侍,三人戏彩登高堂。
胡为伯氏早云殁,使我不得如雁行。
有母有母年七十,家中倚门望儿泣。
昔年典衣供学书,惟愿功名当早立。
去年缝衣念远游,老眼穿针恐行急。
有父有父溪村居,苍颜白发七尺躯。
醉时高歌乐疏旷,家无担石常晏如。
东邻西舍邀即去,不复晚景悲桑榆。
古人云泾河,水流本浑浊。
今我来泾州,见水绕城郭。
尘颜照清泚,似怪缨可濯。
娇娥对春初,新画一眉月。
脉脉天涯心,迢迢拜瑶阙。
微光射边垒,行客忆离别。
幽人南来弹玉琴,泠泠一曲悲南音。
况作李陵思汉调,使我夜听忧难禁。
将军虽云去已久,得君为写千古艰难心。
北方毡车千万两,健牛服力骆驼壮。
清晨排作雁阵行,落日分屯夹毡帐。
辙分古道辨东西,白雪黄云不可迷。
君莫唱杨柳枝,游子多别离。
君莫唱金缕衣,人老更无年少时。
自古唱歌易悲感,思入碧云愁黯黯。
天漠漠兮夜茫茫,草萧飒兮金风凉。
白日淡兮雾惨,沙碛冷兮云黄。
有人兮独立而惆怅悲歌兮,南望而思乡。
前王遗构地,今我独来游。
渭水烟如昨,骊山树己秋。
苔荒老姥殿,草满夕阳楼。
深感赠予笔,江淹好梦醒。
听陈古人意,吟取与君听。
毛发欲上指,锋芒初发硎。
屯营襄武地,秋雨久难禁。
云色浮天近,客愁连海深。
阴迷山寂寞,冷滴树萧森。
北去李陵经几秋,筑台憔悴望乡愁。
可怜陇右天穷处,不见交河只泪流。
黄昏饮马伴交河,吟著唐人出塞歌。
后四百年来到此,夕阳衰草意如何。
特勒魂飞已寂然,闲华落尽草芊芊。
大唐碑碣秋风里,犹是开元二十年。
不是金华眠石化,成群远出黑山阴。
苏郎一去无人管,散入寒烟野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