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其一】


篇什周旋角两雄,狂言顿觉九州空。


一官未必贫能疗,三命何尝诗解穷。


试问浮沉群僚底,争如歌啸乱书中。

穷而益脆岂能坚,敢说春秋备责贤。


腰折粗官五斗米,身轻名士一文钱。


踏空不着将何去,得饱宜扬却又还。

【其一】


兹山未识名,目挑心颇许。


入户送眉青,犹湿昨宵雨。


云南地即山,践踏等尘土。

【其一】


初凉似贵人,招请不肯致。


及来不待招,又似故人至。


颇怪今年秋,未挟雨张势。

【其一】


曲屏掩映乱书堆,家具无多位置才。


容膝易安随处可,不须三径羡归来。


【其二】


渐起人声昏晓际,难追梦境有无间。

【其一】

纵说疏疏落落,仍看脉脉憧憧。

那得心如荷叶,水珠转念无踪。

【其二】

风里孤蓬不自由,住应无益况难留。

【其一】


路滑霜浓唤起前,老来离绪尚缠绵。


别般滋味分明是,旧梦勾回二十年。


【其二】


晨书瞑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

【其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


红叶遍西山,红于二月花。

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


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

葱葱佳气古幽州,隔世重来泪不收。


桃观已非前度树,稿街长是最高楼。


名园北监仍多士,老父东城有独忧。

海宁王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人咸怀思不能自已。
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
佥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

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


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醒。


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
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


晨曦耀江渚,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
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馀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人亡有此忽惊喜,兀兀对之呼不起。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同死焉能两相见,一双白骨荒山里。


及我生时悬我睛,朝朝伴我摩书史。

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


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

坐君斗室挹天香,久对芝兰暮亦忘。
归去却逢儿女笑,阿翁花气满衣裳。

雨织清愁,香温断梦,十年心事堪嗟。


冷落歌灯,尊前怕听琵琶。


高楼只在斜阳外,更为谁、留滞天涯?但凄然,望极秋江,一片蒹葭。

阴世新添枉死鬼,阳间不见少年人。


花容月貌无双女,惆怅芳魂赴九泉。

浡泥沧海外,立国自向年。


夏冷冬生热,山盘地自偏。


积修崇佛教,扶醉待宾贤。

女貌郎才珠万斛,天教艳质为眷属。


清风引佩下瑶台,明月照妆成金屋。


刀光掩映孔雀屏,喜结丝萝在乔木。

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枝红。

青裙玉面如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暖翠楼前粉黛香,六朝风致说平康。


踏青归去春犹浅,明日重来花满床。

携书弹剑走黄沙,瀚海天山处处家。


大漠西风飞翠羽,江南八月看桂花。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
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
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