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传闻公作新亭好,先报侬家拄杖知。


便拟挈瓶来煮茗,绕阑干角遍寻诗。

落纸云烟堕翠峦,一泓潭月斗清寒。


凤凰池上挥毫手,却掬山泉淬笔端。

劝耕堂上醉高年,和气春风共蔼然。


大士亦修随喜供,夜来古井跃新泉。

予有山林期,荏冉风尘际。


高秋送将归,神往迹还滞。


回车当盛年,养疴非遁世。

昔我初识君,乃在浔阳城。


却数已十年,此地还见君。


积雨楚水高,落日淮山明。

山畔小池台。
曾记幽人着意栽。
乱石参差春至晚,徘徊。

意得不愿多,心闲本长虚。


超然适有契,天地良有馀。


颇念彭泽老,所怀常晏如。

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
弹丸流转即轻举,龙蛇飞动真超然。


禅瑛乃醉,我顾惭道玄。

一尉三千五百里,昔人尝已叹沉英。


陆机文赋成童妙,梅福官资向老清。


尽说江山多胜事,且临风月慰高情。

一白受春知。
独爱老来,疏瘦偏宜。
古月黄昏,许松竹相依。

海棠妙处有谁知,全在胭脂乍染时。


试问玉环堪比否,玉环犹自觉离披。

万红扶路笑相迎,仿佛前身石曼卿。


若向花中论富贵,芙蓉城劣海棠城。

小酌酴醾酿。
喜今朝、钗光簟影,灯前滉漾。
隔着屏风喧笑语,报道雀翘初上。

寄家苕霅上,万里故乡愁。


未入金门奏,还为玉局游。


孤忠徒耿耿,一病竟休休。

虏横干戈密,官清财赋强。


饥年无饿莩,乱后有金汤。


五郡树佳政,诸公交荐章。

巴蜀何多事,贤能见一时。


才为花县宰,早受菊坡知。


关外科民急,兴元易帅迟。

江东五月榴花红,江西三月满花丛。


东花窘束少态度,西花重叠红蒙茸。


谁剪燕支山下草,乞与殷红照林杪。

君侯酌客黄金杯,六龙下食慈明催。


醉开画苑出天马,远自大宛西极来。


起云礧碨最后出,真龙八尺高崔嵬。

黄鹄抟秋风,一举辄万里。


飞鸣蓬蒿间,燕雀徒为尔。


王郎志凌云,英妙良可喜。

孤云乘天风,飞入海上山。


松声发鼓吹,导我登层峦。


平生烟霞想,政在岩壑间。

林表登层阁,秋声隐暮钟。


鸦归苦竹寺,雨闇乱云峰。


屡乞留新句,重来访旧踪。

帝敕王家专管竹,子猷高风谁可续。


西州间生文与可,后来特判筼筜谷。


帝敕陶家专管菊,千载渊明一影独。

有美一人升秋堂,木犀花中清言香。


熊皮端坐雪衣洁,兔颖疾挥葱指长。


琥珀味浓酒溢□,□□价重书盈箱。

郭西寺门双石头,水槛相对林塘幽。


白花过雨落松暝,黄鸟隔溪鸣麦秋。


衰朽虚蒙宣室问,淹迟实爱小山留。

静馆香成界,空林影结邻。


道心难举似,清供不馀尘。


仙种遥移月,浓芳偶借春。

惨绝人间世,衰馀药裹身。


不妨秋气冽,犹及晚芳新。


病叶邀寒雨,幽花属恨人。

心与莲同苦,身犹鸟各囚。


至难无死所,直作有生羞。


意尽吟俱废,悲深句莫酬。

虎踞龙蟠王气多,云深石磴碧嵯峨。


珠峰独占金陵胜,宝地尝经翠辇过。


花草旧曾沾雨露,殿台今已近星河。

青衫羸马帝城西,祖道无人落日低。


犹有若卢方亩地,赪衣能作数行啼。

微官远道不须论,过里先高驷马门。


非关狱吏生来贵,为是于家有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