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不似世人忙里老,生平未始得开颜。

堤边草色长芊芊,陌上行人自往还。


渌水欲净不得净,春风未放柳条闲。

去年桥上凭栏人,今岁桥边骑马身。


桥上桥边不知数,于今但记十三春。

渌水悠悠际碧天,平芜更与远山连。


白头老叟心无事,闲凭栏干看洛川。

烟树尽归秋色里,人家常在水声中。


数行旅雁斜飞去,一簇楼台峭倚空。

轮蹄交错未尝停,去若相追来若争。


料得中心无别事,苟非干利即干名。

凤凰楼观冷横秋,桥下长波入海流。


千百年来旧朝市,几番人向此经由。

自古别都多隙地,参天乔木乱昏鸦。


荒垣坏堵人耕处,半是前朝卿相家。

人言垂钓辩浮沉,辩著浮沉用意深。


吾耻不为知害性,等闲轻动望鱼心。

忙忙负乘两何殊,往复由来出此途。


争似不才闲处坐,平时云水绕衣裾。

阳乌西去水东流,今古推移几度秋。


四面远山长敛黛,不知终日为谁愁。

谁引长河贯洛城,銮舆东去此为轻。


洪涛不服天津束,日夜奔腾作怒声。

凤楼深处锁云烟,一锁云烟又百年。


痛惜汾阴西祀后,翠华辜负上阳天。

宠辱事多今不见,兴亡时去止堪哀。


请观今日长安道,抵暮行人犹往来。

云轻日淡天津暮,风急林疏洛水秋。


独步独吟人莫会,时时鸥鹭下汀洲。

地势东南一概倾,水流何日得安平。


天津更在急流处,无限高深并此声。

起屠维协洽八月,尽重光作噩五月,凡一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下


◎大历十四年己未,公元七七九年


八月,甲辰,以道州司马杨炎为门下侍郎,怀州刺史乔琳为御史大夫,并同平章事。
上方励精求治,不次用人,卜相于崔祐甫,祐甫荐炎器业,上亦素闻其名,故自迁谪中用之。

起上章阉茂八月,尽昭阳赤奋若,凡三年有奇。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下


◎景云元年庚戌,公元七一零年


八月,庚寅,往巽第按问。
重福奄至,县官驰出,白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长史崔日知独帅众讨之。

起重光单阏,尽玄黓执徐,凡二年。


太祖文皇帝下之上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四五一年)


春,正月,丙戌朔,魏主大会群臣于瓜步山上,班爵行赏有差。
魏人缘江举火;太子石卫率尹弘言于上曰:“六夷如此,必走。

起柔兆困敦,尽玄黓敦牂,凡七年。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公元三七六年)


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
甲辰,大赦,改元。

起柔兆执徐,尽著雍敦牂,凡三年。


孝哀皇帝中建平二年(丙辰,公元前五年)


春,正月,有星孛于牵牛。


丁、傅宗族骄奢,皆嫉傅喜之恭俭。

起上章涒滩,尽玄黓阉茂,凡三年。


中宗孝宣皇帝中神爵元年(庚申,公元前六一年)


春,正月,上始行幸城甘泉,郊泰畤,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上颇修武帝故事,谨斋祀之礼,以方士言增置神祠;闻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蜀郡王褒使持节而求之。

经春无事连翩醉,彼此往来能几家。


切莫辞斟十分酒,尽从他笑满头花。

七人五百有馀岁,同醉花前今古稀。


走马斗鸡非我事,纻衣丝发且相晖。

冷落疏枝寒草冈,欲攀先怕踏榛荒。


异时折处何堪说,临水高城倚女墙。

平生常恨逢梅少,及对江梅无好诗。


寂寞荒山少风味,直须云鬓插斜枝。

睡馀闻啄木,忽忆福昌春。


官舍题诗壁,如今经几人。


犹能老耽酒,依旧拙谋身。

入脚西风,渐去去来来,早三之一。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不须待、名品如麻,试为君屈指,是谁层出。

镜不幸而遇嫫母,砚不幸而遇俗子,剑不幸而遇庸将,皆无可奈何之事。

创新庵,不若修古庙;读生书,不若温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