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清溪到山尽,飞路盘空小。


红亭与白塔,隐见乔木杪。


中休得小庵,孤绝寄云表。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陂湖行尽白漫漫,青山忽作龙蛇盘。

今日何山是胜游,乱峰萦转绕沧洲。


云含老树明还灭,石碍飞泉咽复流。


遍岭烟霞迷俗客,一溪风雨送归舟。

漠漠稻满陂,蒙蒙雨沾衣。


林花落更新,溪鸟止复飞。


我作山中行,十日未拟归。

两山相负为峰麓,流水重重注溪谷。


游人上寻流水源,未觉崎岖病双足。


山深下视云漫漫,径垂石底千屈盘。

王孙重离别,置酒峰之畿。


逶迤川上草,参差涧里薇。


轻云纫远岫,细雨沐山衣。

泛泛寒溪流,萦纡向山去。


浅石长蒲茸,朝烟暖岩树。


舍舟当禅扉,踏藓污野屦。

长安新雨后,九陌少行人。


同舆有宋贾,游市怀隐沦。


日闻古贤哲,必与医卜邻。

江郡当秋景,期将道者同。


迹高怜竹寺,夜静赏莲宫。


古磬清霜下,寒山晓月中。

七石配七贤,隐僧山上移。


石性殊磊落,君子又高奇。


跂禅服宜坏,坐客冠可隳。

湍驶波翻雪,风生地出雷。


薄醪随意尽,寒气逼人来。


更欲明朝去,何妨迫暮回。

兵革时犹动,山林日就荒。


子真思隐遁,詹尹问行藏。


有意随三饭,无人馈五浆。

玉露初零,金飙微送,银浦垂静还波。
七襄人倦,纤手掷鱼梭。
记得年时此夜,双星聚、乐事还多。

小篮舆踏道场山。
坐里青山,望里青山。
渐看红日欲衔山,湖上青山,湖底青山。

溪转峰回一径平,田头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诗证地名。


萝月长随行道影,杉风犹带读书声。

一见蝉联话不休,别来林壑又经秋。


每思树杪闻清磬,几欲沙边具小舟。


未办眼前茅一把,谁知身后橘千头。

瑞雪峨峨照金罍,主人置酒临高台。
座中有客操绿绮,使我徒御皆心哀。


寒风萧飒空堂里,一曲未终栖鸦起。

万井连交道,中天敞静轩。


由来隐廛市,全胜贲丘园。


目极无留赏,心闲不避喧。

去秋游道场,俯瞰何山路。


林泉虽在眼,未暇飞杖屦。


尘埃汩城市,遥望隔烟雾。

久欲归耕竟未归,又吟苕霅劝农诗。


流钱腐粟惭无术,稼穑艰难或稍知。

天遣吾来此劳农,要令遗躅访颜公。


虽无二十四宾客,诗酒略追前辈风。

卞山龙欲阻吾行,怪雨盲风不肯晴。


但得出郊修故事,此中亦可劝深耕。

往来真个及瓜期,见竹还思种竹时。


今日赋诗添旧集,明朝不是楚东诗。

悠然尊酒别,秣马问渔阳。


汉碛连天紫,边沙拥日黄。


列营随骠骑,分险驻龙骧。

系船官柳根,阛阓得深密。


日落远水明,云收好山出。


天开有声画,人立无价璧。

苕霅趍太湖,地少天宇宽。


高低宝楼阁,盛之水晶盘。


中有读书庐,八窗頫晴澜。

何山如幽人,道场如大家。


穰穰衲子脚,剌剌骚翁牙。


挟隽控寒飙,搜光蹑晨霞。

生前图形耀凌烟,死后起冢高祁连。


垛楼阴合苍官立,辇路苔生石翁泣。


吴人最重十月朝,纸钱挂冢风飘飘。

日高裹饭看何山,山缺东南水绕关。


松桧不摇风自度,读书声在白云间。

小窗无欠亦无馀,一榻翛然雪透肤。


收拾故书藏恰好,怕人写入凤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