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相风微动九门开,南陌离宫万柳栽。


草色横粘下马泊,水光平占晾鹰台。


锦鞯欲射波间去,玉辇疑从岛上回。

分弓列戟四门开,游豫长陪万乘来。


七十二桥天汉上,彩虹飞下晾鹰台。

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


飞放何须烦海户,郊南新置羽林军。

贤侯辟士礼从容,莫恋泉声问所从。


雨露初承黄纸诏,烟霞欲别紫霄峰。


伤弓未息新惊鸟,得水难留久卧龙。

飞卿数阕峤南曲,不许刘郎夸竹枝。


四百年来无复继,如今始有此翁诗。

俗子与人隔尘劫,何啻相逢风马牛。


夜读杨卿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

忽惊金印驾枝轓,遂别鸣珂听晓猿。


碧落仙来虽暂谪,赤泉侯在是深恩。


玉环庆远瞻台坐,铜柱勋高压海门。

汉家旄节付雄才,百越南溟统外台。


身在绛纱传六艺,腰悬青绶亚三台。


连天浪静长鲸息,映日帆多宝舶来。

南海阴墟,祝融之宅,即祀于旁。

帝命南伯:吏惰不躬,正自令公。

明用享锡,右我家邦。

重阳风雨不全篇,春草池塘岂满编。


好句谁言较多少,古人信手斫方圆。


自惭下下中中语,只合休休莫莫传。

作者于今星样稀,凄其望古驷难追。


空桑孤竹陶元亮,玉佩琼琚杜拾遗。


自笑吟秋如懒妇,可能击鼓和冯夷。

南海端为四海魁,扶胥绝境信奇哉。


日从若木梢头转,潮到占城国里回。


最爱五更红浪沸,忽吹万里紫霞开。

沈水占城第一良,占城上岸更差强。


黑藏骨节龙筋瘠,斑出文章鹧翼张。


衮尽残膏添猛火,熬成熟水趁新汤。

岭外书来谢故人,梅花不寄寄炉熏。


瓣香急试博山火,两袖忽生南海云。


苒惹须眉清入骨,萦盈窗几巧成文。

罗浮山如万石钟,一股南走如渴龙。


雷奔电迈遮不住,直抵海滨无去处。


低头饮海吐绛霞,举头戴著祝融家。

南海春天外,只应学水仙。


自伤迟暮眼,为我一潸然。

开帆驾洪涛,血战乾坤赤。


风雨闻号呼,流涕洒丹极。

朅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林藏狒狒多残笋,树过猩猩少落花。


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

何处曾移菊,溪桥鹤岭东。


篱疏还有艳,园小亦无丛。


日晚秋烟里,星繁晓露中。

楼船旌旆极天涯,一剑从军两鬓华。


回日眼明河畔草,去时肠断岭头花。


陶诗尽写行过县,张赋初成卧到家。

暗滩水落涨虚沙,滩去秦吴万里赊。


马上折残江北柳,舟中开尽岭南花。


离歌不断如留客,归梦初惊似到家。

司空暹罗人,面手黑如漆。


华风一来觐,登观稍游逸。


戏向扶胥口,树两波罗蜜。

孤臣遥浴日,沧海亦书云。


愿得扶桑影,年年奉圣君。

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


班行争路送,恩赐并时来。


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

南海南边路,君游只为贫。


山川多少地,郡邑几何人。


花鸟名皆别,寒暄气不均。

魏公番禺归,逢子芜江口。


赠以越王头,还同月支首。


割鲜为饮器,津浆若美酒。

史氏循良传,儒家果艺科。


土荒耕老少,海近贩人多。


古有宁馨语,今无于蔿歌。

昔作翘材客,曾谈执友贤。


虽无金屋贮,赖有归巢迁。


此老飞仙去,斯文付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