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千年鹿死尚精神,睡足苍龙半屈伸。


百年妖狐住不得,个中曾卧谪仙人。

尘埃奔走尚飘蓬,想听庵头老柏风。


会向天阶乞衰晚,住庵长作主人翁。

遗墨消磨顾陆馀,开元一一数吴卢。


本朝唯有宗元近,国本长留后世模。


出世真人气雍穆,入蕃老释面清癯。

曾看大柏孔明祠,行尽天涯未见之。


此树便当称子行,他山只可作孙枝。


栋梁知是谁家用,舟楫唯应海水宜。

长安城中雨成雪,退食冲寒过东阙。


苍然古柏势横空,数尺盘拿成百折。


玉龙战罢缠碧绡,流涎喷沫凝不飘。

帘卷苍云,爱初翔凤尾,忽驾虬枝。
青青岁寒自保,越样清奇。
参天溜雨,带疏苔、密藓芳蕤。

宋祠王水部,庭柏岁能深。


老狎冰霜色,寒窥天地心。


夜根回虎攫,秋牝发龙吟。

虬枝耸翠,俨鬓眉耆耇,衣冠太古。
密荫遮来官阁遍,长养使君霖雨。
丞相祠堂,精忠庙貌,一气同凝聚。

冬夏长青,昼夜不舍。


拔本塞源,岂知量者。

翠柏含古烟,非贞谅弗守。


岂不重时菲,受质宜深黝。


坚苦作心初,百条犹共母。

公今游戏仙人乡,手折若木攀扶桑。
却挥龙骑返故里,碧鬣苍鳞欲飞起。


化为老树当庭蹲,排突云窟盘山根。

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


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

一柱障中流,洪涛渺难越。


已见回百川,何论倒三峡。

㶁㶁幽岩泉,源流自东鲁。


中有杏树坛,莫认桃花坞。

翠盖何亭亭,苍虬舞天半。


恍忽真人游,金支夜璀璨。

古柏宫墙俯碧阴,参天虬干气萧森。
千年不老冰霜操,五夜能成风雨吟。
魁阁阶前新岁月,九宗亭畔旧园林。
远山沿岭自成林,历历严霜岁月深。
那解移情怜翠柳,春来不致岁寒心。
西陵西陵高插天,武侯庙前寒泼烟。
谁知陈侯笔有力,远远移来向君壁。
老翁眼见惊愕眙,醉摇屈笔来吟诗。
饱经三百载风霜,几见林间古木僵。
修骨蜕龙鳞甲长,繁柯擎凤羽毛苍。
孤高独与风云会,葱茜深藏雨露香。
古来乔木产墓宅,新甫之俦匪凡质。
风梳雨沐三百年,耸壑昂霄过千尺。
孤标屹立独擎天,繁柯偏重常倾日。
郡公书致郡堂柏,珍重真胜二千石。
若非风雨起秋潮,此地何人敢绳尺。
岁寒尚有不拔者,此两三株何足惜。
李郎画笔重当时,古柏写来何太奇。
坚刚原是栋梁器,偃蹇已成龙虎姿。
孔明庙前经岁久,莱公祠畔起人思。
卜筑傍林峦,尘清境自宽。
百年闲里乐,万事静中看。
月上琴三弄,客来棋一盘。
青编非剩语,糟粕有真腴。
鞭策须常力,岁时可忽诸。
心穷千古上,灯继五更初。
山阁抚孤琴,寥寥几识音。
多年留此调,三叹是何心。
杨柳风全细,梧桐月半阴。
泉声出柳塘,晴练跨殊方。
润足千畦泽,甘分万井浆。
盈坎源源进,涵云烨烨光。
把酒问群芳,何如秋桂香。
仙标传兔窟,清影弄蟾光。
叶岂凌霜健,枝因傲雪苍。
腊破冻风融,梅边春渐浓。
倚墙金的灼,照水玉葱珑。
暂止禽窥蕊,低飞蝶恋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