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馀齿颊带茶香。


舣舟北岸何时渡,晞发东轩未肯忙。


康济此身殊有道,医治外物本无方。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君到高安几日回,一时斗擞旧尘埃。


赠君一笼牢收取,盛取东轩长老来。

石龙有口口无根,自在流泉谁吐吞。


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处中最灵智,人与天地参。


其间有佛老,曷又推为三。


共以圆通出,诚明自包含。

残城延古寺,细岸夹春塘。


寂寂落暝翠,幽幽闻野香。


花深垂钓客,竹罨浣衣娘。

卷衲和云离五老,派分三峡济临川。


兴波作浪从风鼓,莫学世流空度缘。

秋井拖阴柳色阑,疏云开碧整归鞍。

石耳峰前松桧香,月华天影夜茫茫。


道人试道依溪水,何似曹溪一派长。

结亭孤绝处,登眺不辞劳。


万木俯在下,一峰如此高。


山围湖面小,藤络树根牢。

晓问圆通寺,青山拄杖寻。


飞梁袅石涧,寒日抱霜林。


殿閤攀跻远,关河眺望深。

晓发蒲亭邑,暮投石耳峰。


仆夫困沾濡,山雨犹响松。


兹壑况罙阻,顾望惟溟蒙。

石门雨断桥,途阻虎溪遥。


仄想远公室,秋莲应尽飘。


愁猿吟雾里,落叶重林腰。

岩扉邻虎穴,淹坐面猴江。


山动云生服,风回雨入窗。


渐交松际响,蓦斗石间泷。

太山秋毫两微尘,巨细本无不二门。


四方八面开户牖,是中元有不动尊。


如大圆镜万象入,如大海水百谷奔。

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


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物同。

绿暗梅欲雨,风薰麦初秋。


官舍厌卑湿,僧庐访清幽。


儒餐惯蔬饭,道话便茶瓯。

夹径森森郁老松,烟霞深处忽闻钟。


虎溪水隔侯溪水,马耳峰联石耳峰。


遗像人犹思后主,开山僧不畏先锋。

窣堵嵬峨宝阁开,碧莲平涌紫金台。


散花天女云间下,飞锡真僧海上来。


雾卷长塘天一镜,雨浮西嶂翠千堆。

云压山城雨不休,阁中遥起故园愁。


漳河东去苍茫色,犹似三台醉里秋。

杰阁移时傍赤阑,野云东望转迷漫。


太行不隔中天雨,遥忆柴荆共暮寒。

清秋风物兴堪乘,杰阁凌云共此登。


自谓官轻随旷达,不令人妒见才能。


披襟气爽中宵露,俯槛星摇下界灯。

倚阁怜分袂,祗园夜尚游。


松深孤磬落,杯满数星浮。


别浦蒹葭暗,他乡蟋蟀秋。

丈室灯寒夜未眠,竹间流水听涓涓。


试看石耳峰头月,何似云居天上圆。

远水猿溪古,孤峰石耳悬。


慈悲开一径,智慧出双泉。


大士车乘鹿,幽人社结莲。

巉岩历尽到山门,万木丛边酒一樽。


霜叶步穿僧径滑,松香烟绕谷云屯。


富春山拥螺千点,丁字溪蟠线一痕。

寂寂空山莲漏稀,山深日出饭香时。


不知马首忙何事,卧听松声起每迟。

入寺一钟鸣,悠然幽思生。


泉声和梵语,林影共僧行。


藤叶溪烟积,松花石路平。

躧履金门下,而来宝树前。


花林开十地,萝径到诸天。


净土匡山社,宗风雪窦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