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暮去朝来无歇期,炎凉闇向雨中移。


夜长只合愁人觉,秋冷先应瘦客知。


两幅彩笺挥逸翰,一声寒玉振清辞。

忽闻疏雨滴林梢,起看油云满四郊。


行蚁君臣初徙穴,鸣鸠夫妇正争巢。


筑陂处处移新稻,乘屋家家补破茆。

楸花楝花照眼明,幽人浴罢葛衣轻。


燕低去地不盈尺,鹊喜傍檐时数声。


对弈轩窗消永昼,晒丝院落喜新晴。

连朝暑溽不可过,动地忽有东北风。


嵯峨云压世界碎,夭矫龙卷江湖空。


尘沙洗濯草木醒,沟浍潋滟舟舸通。

蜗舍入门楣触额,黄泥壁作龟兆坼。


雨多潦水欲上阶,卧听凫鸭声拍拍。


日高籴米奴未回,坐知薄饭未容索。

东风吹雨溪上来,北山出云以应之。


严州城中三日雨,朝莫点滴无休时。


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

清风起湖滨,急雨来天末。


蚊蝇遽退听,松竹例苏活。


奇声集空庭,爽气生细葛。

二十年无赤白囊,人间何地不耕桑。


陂塘处处分秧遍,村落家家煮茧忙。


野老逢年知饱暖,书生随例得猖狂。

狂风骤雨暗江干,萧籁山中夏亦寒。


独有牧童牛背隐,归来一笠带沦。

丈人养疴卧,此道取众弃。


强饭尚可饱,力田苦常匮。


欲从群儿嬉,出语不妩媚。

浮云方叆叇,光景遂已戢。


浃旬深霪澍,千里破封蛰。


茫茫河伯叹,萧萧山鬼泣。

南滇六月朱夏凉,叠叠云岚浮晓光。


林花含笑远天静,江草唤愁终日长。


阑风伏雨淹客路,回谷深溪非我乡。

三伏过几日,坐数令人瘿。


片云忽西行,庭树生光景。


须臾万银竹,壮观发异境。

林梅初弄熟,密雨闭重关。

润裛衣巾上,凉生竹树间。

水声通远涧,云色暝前山。

密洒修梧,轻敲疏竹,一雨碧天如此。
正日长亭院无聊,羁人徙倚。
满目烟潭草阁,多少红兰白芷。

楚簟生波,湘帘着水,夏浅胜春时候。
豆棚底、心情小恶,栋花外、年光空逗。
记三春、帽影衣香,漫细数、疏狂未居人后。

无人嫌夏雨,众木共欣荣。


已办黄梅熟,还将绿叶生。


送春无物色,尽日是檐声。

入夏可曾晴,阴阴众绿成。


但惊春尽去,谁信雨中生。


一月须梅润,千林但叶声。

咫尺隔山海,作书问如何。


蚁垤既畜粮,蛙窟如鸣鼍。


积暑复一雨,斧斫仍手摩。

头上云俱黑,一片雨浪浪。


惨澹隐高树,霏微迷绿杨。


冷冷添涧水,点点落危樯。

窗前有梧桐,报我以好雨。


不眠听疏滴,佳事想农圃。


苗根不须问,蔬甲已如许。

山椒云气佳,林表雨声急。


元戎郊坰去,归骑旌旆湿。


老夫不能陪,凉傍竹窗入。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


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

看图忆得住山阿,茅屋深深隐薜萝。


风雨过来啼鸟静,白云更比绿云多。

六月溧阳三日雨,山田喜足低田苦。


学中亦有北铃圩,低处水深三尺许。


秧苗浸倒根已浮,再种何由能入土。

粟花时节雨修修,莫道如秋即是秋。


客路几千成大梦,年华一半落东流。


眼存将圣生前笔,心得骚人格外愁。

邑居苦嚣尘,洒扫长不给。


萧条一雨馀,草木遍青湿。


静无浮埃生,清有凉风入。

烈暑殊未艾,更筹初少添。


电光金作屋,雨气瀑吹帘。


巢燕密谇语,闇蛩争出潜。

雨过犹长夏,秋深从洞庭。


江涵郭门白,山到戍楼青。


天意怜卑湿,吾谋有醉醒。

霮䨴蔽穹苍,冥蒙自一方。


当时消酷毒,随处有清凉。


著物声虽暴,滋农润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