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九月十九柿叶红,闭门学书人笑翁。


世间谁许一钱直,窗底自用十年功。


老蔓缠松饱霜雪,瘦蛟出海拿虚空。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学书不觉夜,但怪西窗暗。


病目故已昏,墨不分浓淡。


人生不自知,劳苦殊无憾。

苏子归黄泉,笔法遂中绝。


赖有蔡君谟,名声驰晚节。


醉翁不量力,每欲追其辙。

盈盈娇女似罗敷。
湘江明月珠。
起来绾髻又重梳。

平生饮酒不尽味,五鼎馈肉如嚼蜡。
我醉欲眠便遣客,三年窥墙亦面壁。


空馀小来翰墨场,松烟兔颖傍明窗。

玉壶试叫鸳鸯语,为问仙家似此无。


养就丹砂早归去,不妨闲处作工夫。

心非可见舌能陈,随语成章自有神。


用作功名终底事,区区雕琢定痴人。

歌词漫与收狂念,诗句聊将代欠伸。


钩棘徒劳刳胃肾,笔头才住已成尘。

万里无云天一色,单衣不试似初春。


鸽鸰习习游丝坠,未必他时得此身。

大人相好一百种,几劫修来得到今。


不独普贤能演说,淘沙个个得精金。

不堪细字眼犹花,熟睡分明暂到家。


何独能收小儿泪,客中时可当乘槎。

闭门不语信深沉,岂可讥时作酒箴。


料得门前无好事,解嘲聊复寄初心。

未逢四祖且堆堆,才见龙潭眼便开。


龙去潭空人自老,衔花百鸟漫飞来。

帘波不动地无尘,久与相亲燕雀驯。


似怪衰翁长静坐,时时回眼辄疑人。

雨后阶庭物物新,睡馀攲枕悄无闻。


只疑日脚随人意,百刻香才过一分。

老肌瘦腹喜食热,况乃十月霜侵肤。


与君共贫君饷我,吹齑不学屈大夫。


前时我脍斫赪鲤,满坐惊睨卒笑呼。

薛老大字留山峰,百尺倒插非人踪。


其下长乐太守书,矫然变怪神渊龙。


薛老谁何果有意,千古乃与奇笔逢。

颖悟如娘创似翁,正来月字竟能通。


方知左氏夸娇女,不数刘家有丑童。

老来无意作悲秋,不奈庾郎知处愁。


笔底波澜何日了,人间风雨几时休。

妙画心传岂学能,是中真乐不容声。


讥评尽入雌黄口,写得吾心不要名。

伎痒撩人不易禁,读残书叶喜重临。


牙签玉轴知多少,浪与儿童较寸阴。

平生不识大官馀,小摘时寻雪后蔬。


一岁不斋能几日,北山松韭未宜疏。

梦中棐几得常凭,更有南窗可寄情。


便是人间好消息,别无胜解可讥评。

年来孛窣与谁□,林下婆娑万事休。


草浅沙平溪路稳,漫郎空棹小回舟。

黑甜有味要须尝,一枕谁同夜雨床。


世路风波难著脚,老来当以梦为乡。

口角澜翻二十年,书多却厌腹便便。


年来拗折枯藤杖,参得跏趺面壁禅。

越筠万杵如金版,安用杭油与池茧。


高压巴郡乌丝栏,平欺泽国清华练。


老无他物适心目,天使残年同笔砚。

伯英高尚客,弟子草书多。


卷练龙蛇起,挥毫风雨过。


神明真圣者,变化奈君何。

草堂无事极,风日正清泠。


一笔为芝草,双钩作道经。


柳衰枝更翠,荷老叶逾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