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从事年来鬓似蓬,破车倦仆众人中。


作诗仅比穷张籍,得马还从老晋公。


夜起趋朝非所事,晓骑行乐定谁同。

从公淮阳今几年,忆持寿斝当公前。


祝公齿发老复少,岁岁不改冰霜颜。


扫除四海一清净,整顿万物俱安全。

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


譬如摩尼珠,宛转有馀光。


藻饰不能加,尘垢岂有亡。

识公岁已深,从公非一日。


仰公如重云,庇我贫贱迹。


公归无留意,我处念平昔。

我公才不世,晚岁道尤高。


与物都无著,看书未觉劳。


微言精《老》、《易》,奇韵喜《庄》、《骚》。

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为幕下宾。


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

西蜀识公初,南都从事馀。


一言知我可,久好复谁如。


学术留元叹,家声付伯鱼。

孤高出世学,豪迈谪仙人。


早岁犹和俗,中年自识真。


定馀时发照,尘尽四无邻。

道广中无竞,才高治不烦。


安心本笃静,忧世亦时言。


寿考同侪尽,经纶故事存。

秾绿连村荔子丹,瘴云将雨暗前湾。


张旗且喜三滩驶,叱驭曾惊九折艰。


泸水舟闲迷古渡,马湖碑缺伴荒山。

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日晚朝回拥宾从,路傍揖拜何纷纷。


莫言炙手手可热,须臾火尽灰亦灭。

长安道,送尽芳菲到枯槁。
人生衰盛苦不常,何异长安道傍草。


汉家将军初拜官,门前上客车班班。

忆昔天兵伐荆楚,舳舻蔽江齐万橹。


欢声激烈似雷霆,猛气炰炰震貔虎。


拔栅皖城犹俯拾,探穴九江无险阻。

长途酒醒腊春寒,嫩蕊香英扑马鞍。


不上寿阳公主面,怜君开得却无端。

回头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穷。


马迹蹇于槐影里,钓船抛在月明中。


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闽溪瘴岭客程赊,晓泊怀安喜近家。


大屋书旗夸酒米,小舟鸣橹竞鱼虾。


溪移驿已临高岸,潮退帆多聚浅沙。

长安道上何沾巾,古时道行今时人。


不知寒暑与朝暮,车轮马迹常辚辚。


自是此土亦辛苦,雨作泥兮风为尘。

负米承亲愿已赊,耻随鸡鹜啄泥沙。


一朝投绂真高士,万卷藏书旧世家。


齿发未衰非药物,山林不返为云霞。

苦海中,劳四大。
竞利争名,个个皆宁耐。
争把元阳都损坏。

地平弥望水,舟稳满帆风。


黄叶新霜后,青山落照中。


封疆天象别,风俗岛夷同。

城阙今安在,关河昔所凭。


种祠秦故畤,抔土汉诸陵。


花树圆排荠,楼云淡引缯。

兴亡作今古,事往始堪悲。


宫破黄山在,城空北斗移。


走冈寒兔急,啼戍暮鸦饥。

三辅古风烟,征骖怅未前。


山园蓬颗外,宫室黍离边。


树老经唐日,碑残刻汉年。

长廊尽北到禅扃,宴坐林间共褫缨。


秋气只知双鹤唳,尘喧已去一牛鸣。


晨钟暮磬无时歇,翠竹黄花相间明。

红尘匹马长安道。
人与花俱老。
缓垂鞭袖过平康。

憧憧合合,八表一辙。
黄尘雾合,车马火热。
名汤风雨,利辗霜雪。

峰头不住起云烟,野水纵横尽入田。


定是人家蚕事末,道傍桑叶小如钱。

长乐钟声动,平津树色开。


中郎长戟卫,丞相小车来。


新成赐将第,更筑候神台。

何日王摩诘,潇湘画短屏。


扁舟横远壑,晚翼在青冥。


木杪收残照,云间得数星。

客路乡关远,云山暮色添。


秋高尚寒薄,雨过却风恬。


附陇田成陛,倾崖水作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