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穷处幽人乐,徂年烈士悲。


归田曾有志,责子且无诗。


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

安乐常思病苦时,静观山下有雷颐。

十千一斗酒无分,六十三年事自知。

错处真成九州铁,乐时能得几絇丝。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


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

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


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白首馀杭白太守,落魄抛名来已久。


一辞渭北故园春,再把江南新岁酒。


杯前笑歌徒勉强,镜里形容渐衰朽。

府伶呼唤争先到,家酝提携动辄随。

合是人生开眼日,自当年老敛眉时。

丹砂鍊作三铢土,玄发看成一把丝。

永寿寺中语,新昌坊北分。


归来数行泪,悲事不悲君。


悠悠蓝田路,自去无消息。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路傍埋骨蒿草合,壁上题诗尘藓生。


马死七年犹怅望,自知无乃太多情。

闲宵静话喜还悲,聚散穷通不自知。


已分云泥行异路,忽惊鸡鹤宿同枝。


紫垣曹署荣华地,白发郎官老丑时。

遥夜凉风楚客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得路去何迟。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纵然膺使命,何以奉徽音。


投刺虽伤晚,酬恩岂在今。

老病与世绝,屏迹三家村。


我居一何陋,举手屋可扪。


客至不能迎,坚坐度朝昏。

偶傍枫林结数椽,东归也复度流年。


汀洲雁下依残水,墟里人行破夕烟。


十月风霜欺客枕,五更鼓角满江天。

老来每惜岁峥嵘,几为巴歌判宿酲。


白帝草生时入梦,锦官花重更关情。


帘疏夜雨侵灯晕,枕冷秋风递角声。

西风一夜号庭树,起揽戎衣泪溅襟。


残角声催关月堕,断鸿影隔塞云深。


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

探花畴昔喜春回,老大空惊节物催。


芳瓮旋开新压酒,好枝犹把未残梅。


书生岁恶甘藜苋,志士时平死草莱。

无钱溪女亦留鱼,有雨东家每借驴。


藜粥数匙晨压药,松肪一碗夜观书。


黄紬被暖闲无厌,白布衫长乐有馀。

自闭庵门不点灯,惰耕村叟罢参僧。


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顽面敢辞乾汝唾,蔬餐聊得曲吾肱。

身愈龙钟发愈稀,流年冉冉迫残晖。


读书十纸勤虽在,上树千回事已非。


仗马曾鸣宜取斥,牧羝虽乳亦忘归。

雨声点滴漏声残,短褐犹如二月寒。


闭户自怜今伏老,联鞍谁记旧追欢。


欲持藤榼沽春碧,自傍朱栏剪牡丹。

社雨晴时燕子飞,园林何许觅芳菲。


江山良是人谁在,天地无私春又归。


残史有期成汗简,修门即日挂朝衣。

小轩风月得婆娑,尽付流年与啸歌。


细数一春今过半,正令百岁亦无多。


还家常恐难全璧,阅世深疑已烂柯。

幽人病起鬓毛残,硖口楼台九月寒。


暮角又催孤梦断,早霜初染一林丹。


乡闾乖隔知谁健,怀抱凄凉用底宽。

半年建安城,士友阙还往。


出门每太息,还舍犹惝恍。


有酒谁与倾,得句空自赏。

六圣涵濡寿域民,耄年肝胆尚轮囷。


难求壮士白羽箭,且岸先生乌角巾。


幽谷主盟猿鹤社,扁舟自适水云身。

荣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


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遒。


乾坤恨入新丰酒,霜露寒侵季子裘。

老抱遗书隐故山,镜中衰鬓似霜菅。


规模肯堕管萧亚,梦想每驰河渭间。


竹帛竟孤千载事,江湖敢恨一生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