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宰公心印佛心慈,吉兆前知抱送期。


喜溢亲闱占鸑鷟,来从帝所下骑麒。


芝兰庭户芽初茁,荼堇原田味变饴。

奉常龃龉坐刚肠,月旦评君小奉常。


父子相传似孤竹,越鄞两处有甘棠。


人间梦事一炊熟,宰上埋辞万丈光。

闻说琴堂似水清,天公产瑞告西成。


宛如唐叔称同颖,未羡相如诧一茎。


岳牧定应图画进,朝家曷有玺书旌。

长君论事天为动,季子居官水似清。


双眊不能钞谏草,偏聋尚可听琴声。

先倩清风扫水轩,更呼凉月倒金樽。


定知明府归侵夜,县郭留灯未闭门。

只了年年作逐臣,衣冠褴缕面埃尘。


偶逢令尹留连我,不畏狂生点涴人。

九月南州菊未黄,芙蓉取次献新妆。


不妨折取繁红插,四海皆知两鬓霜。

小休绿树濯清泉,垢尽身轻意欲仙。


岂必鲁儒知此乐,舞雩风止在溪边。

老子痴顽耐远游,平生腹不贮闲愁。


今年天赐登高地,身在云峰最上头。

傍邑曾为劫火尘,独兹犹是太平民。


儿时所历今三纪,便唤溪山作故人。

幪以衣冠类孙叔,被之蓑笠即玄真。


未知这汉为谁子,如客他乡喜故人。


皓白相看双鬓秃,丹青偏写两眉颦。

物我乖离果孰亲,色空捏合本非真。


金狨马上惭穷相,玉镜台中识幻人。


南北宗禅皆具眼,东西施貌各含颦。

搔白发翁疑是假,对青铜镜认为真。


影形本合成同体,梦觉俄分作二人。


欢至不期开口笑,愁来相对捧心颦。

二老风流接见闻,馀香未远尚堪薰。


明师岂不使人巧,老仆安能重子文。


策蹇何由追抹电,化龙吾亦愿为云。

曾掌兰台纂旧闻,亦瞻玉座和来薰。


戆愚漫有诛奸笔,疏拙元无乞巧文。


执简自知愧南董,免冠谁肯救朱云。

三年于赤子,摩拊极殷勤。


令尹留方寸,吾民受一分。


宛如小滕国,突过大冯君。

长官三载内,屡被督邮嗔。


镇静笞刑少,公清县库贫。


减租沾野老,扫榻待诗人。

铉府诞英规,公才天下知。


谓乘羔雁族,继入凤皇池。


赤县求人隐,青门起路岐。

碧落新楼迥,清池古树闲。


先贤尽为宰,空看县南山。

舣舟阳羡馆,飞步缭疏楹。


山暝水云碧,月凉烟树清。


长桥深漾影,远橹下摇声。

陶令南行心自永,江天极目澄秋景。


万室遥方犬不鸣,双凫下处人皆静。


清风高兴得湖山,门柳萧条双翟闲。

城隅劳心处,雪后岁芳开。


山映千花出,泉经万井来。


翔鸾欲下舞,上客且留杯。

苏君年几许,状貌如玉童。


采药傍梁宋,共言随日翁。


常辞小县宰,一往东山东。

行止皆无地,招寻独有君。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


露白宵钟彻,风清晓漏闻。

银地有馀光,方公道益芳。


谁分修藏力,顶有剃头霜。


经勘松风燥,檐垂坞茗香。

任官征战后,度日寄闲身。


封卷还高客,飞书问野人。


废田教种谷,生路遣寻薪。

马前风叶助离声,楚驿都荒不计程。

一令尚淹三县事,几家曾见十年兵。

夕阳远树烟生戍,秋雨残荷水绕城。

花落春衫试剪裁,石头城下楚帆开。


凭谁为报清江吏,麦雉鸣时县令来。

茂苑行春罢,携琴又向东。


潮声数里外,山色半城中。


帆带桃花雨,衣翻柳叶风。

青山若下南,一骑入晴岚。


县治琴声古,泉香酒味甘。


竹栏春护鸭,苇箔夏分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