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重过庐山三十秋,西风催送上湖舟。


若为借得仙人鹤,飞到香炉峰顶头。

一坐庐山近十年,经行空对此峰前。


古书读罢古心足,想见当年到圣贤。

云谷依然十二峰,遁翁曾在此山中。


满川风月今谁主,猿鹤哀鸣蕙帐空。

暮年秋色恋江乡,酒熟鱼肥蟹著黄。


已见庐山非入梦,一帆风稳称归航。

东林佛阁倚岧峣,萝径逶迤傍石桥。


松柏千章连左蠡,芙蓉万叠倚层霄。


琪花雪影江心见,莲社天香世外飘。

扁舟夜泊浔阳岸,隐约香炉五老巅。


红叶天灯飞鸟外,白莲僧社断猿边。


苍崖影合东林寺,银汉光连瀑布川。

峰峦万叶舞空苍,烟起香炉暮色凉。


五老凭云齐见笑,白蘋风急棹舟忙。

北风阻船泊湖漘,北望庐阜青无痕。


晴云自舒仍自卷,白龙欲眠犹宛转。


秋空漠漠秋气浅,碧天蘸水如刀剪。

羌庐初在望,复忆柴桑翁。


醉来卧磐石,闷默天地通。


不入惠远社,自弹无弦桐。

三十年前湓浦尉,五千里外解符归。


庐山相见应相笑,为借云泉一濯衣。

西山行彻见羌庐,碧玉棱棱奠一区。


南去北来头白尽,不知五老鬓斑无。

辍棹南湖首重回,笑青吟翠向崔嵬。


天应不许人全见,长把云藏一半来。

我怀贞炼士,多在岩谷阴。


惟有高林月,长知望远心。

青云覆叠巘,白鸟度平湖。

父是法王身嗣法,无烦定省近堂头。
铜瓶久许腰将出,铁壁还应面不休。
松子敲庵吓蝙蝠,藤梢黏果摘猕猴。
长江千里送归舟,重过名山忆旧游。
风景苍苍只如昨,烟波离思满汀洲。
平生庐阜去无因,咫尺于今不得亲。
顾我尘劳四十九,羡他萧散二仙人。
会当拄颊看山色,更欲题诗满涧滨。
庐山昔在图中见,落星渚前今始逢。
云岭半藏红叶寺,霜风遥递翠微钟。
龙君或居彭蠡泽,仙人爱住香炉峰。
去年山中行,未了庐山意。
今年江上望,始尽庐山势。
只道山中行,未识庐山面。
曾从王守问山庵,神思飞驰不自堪。
有意一亭携客赏,无言五老拟禅参。
朝宗江汉心初北,梦寐烟霞眼正南。
昔年登少室,我眼凌北州。
迩来十年馀,复作匡庐游。
匡庐表南服,盘据长江流。
彭蠡之滨大江浒,群山耸立森圭珇。
独有匡庐势最高,俯视一一如环堵。
匡庐之峰真绝奇,青天割破愁神祇。
常思瀑布幽,晴晀喜逢秋。
一带连青嶂,千寻倒碧流。
湿云应误鹤,翻浪定惊鸥。
九江山势尽峥嵘,惟有匡庐最得名。
万叠影遮残雪在,数峰岚带夕阳明。
冷侵醉榻铺秋色,高亚吟龙送水声。
庐山去我不盈尺,我去庐山只一屐。
相逢掉臂而过之,以意往还为朝夕。
峰尖折合不记痕,历落空苍如展襞。
青山含霁色,联骑入都城。
梵阁云中出,林钟雨后鸣。
风烟分胜地,岁月老尘缨。
庐岳亭亭翠万重,悬泉千尺挂飞龙。
石钟山下江如镜,映出青天五老峰。
青阳令尹南康守,到处为官有异才。
庙食四时奠蘋藻,碑铭千古不莓苔。
九华山顶虎巢塞,五老峰头鹿洞开。
五老何年石,香炉万古烟。
地形三楚尽,江色两湖连。
谷有青牛卧,山传白鹿眠。
一望庐峰紫翠丛,荒祠古刹莽云中。
钟声远听何人至,诗社遥看此日空。
白鹿去时春不尽,玄猿啼处月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