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虫儿真个忒灵利。
恼乱得、道人眼起。
醉归来、恰似出桃源,但目送、落花流水。

玉窗掣锁香云涨,唤绿袖、低敲方响。
流苏拂处字微讹,但斜倚、红梅一饷。


蒙蒙月在帘衣上,做池馆、春阴模样。

绿华剪碎娇云瘦,剩妆点、菊前蓉后。
娟娟月也染成香,又何况、纤罗襟袖。


秋窗一夜西风骤,翠奁锁、琼珠花镂。

去年云掩冰轮皎,喜今岁、微阴俱扫。
乾坤一片玉琉璃,怎算得、清光多少。


无歌无酒痴顽老,对愁影、翻嫌分晓。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清明春色三分:湖上行舟,陌上行人。
一片花阴,两行柳影,十里莎茵。
不要多肴排一品,休嫌少酒止三巡。

玉纤暗数佳期近。
已到也、忽生幽恨。
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兔窟分香云外落。
碧玉枝、横黄金萼。
西风吹雨细如丝,朱户重重卷帘箔。

畅晴和、好是今朝。
律转青阳,冶叶昌条。
暖入屠苏,宜春剪字,彩胜云翘。

黄钟律吕吹葭管。
浙风日、阳和向暖。
诗书相对坐晴窗,看野马、纷纷过眼。

凤帘舞带花铺绣。
水沉暖、祥烟迷昼。
凤衔灯照蕊珠筵,韵双琯、钧声已奏。

笙歌喜庆争催晓。
篆烟舞、龙鸾缥缈。
香罗上、不尽寿仙人,献一段、长生寿草。

仙郎心似长江阔。
妾意如、波间明月。
相随定、一带向东流,共宴乐、无时暂歇。

长庚星驭重来日,结灵秀、东阳清骨。
过中秋,两夜月犹圆,五福降、先宫第一。


鹤书新自金门出。

清清净净祥云脚。
九窍内、往来交错。
谁知妙用缘无作,自然理炼成丹药。

坎离乾兑逢子午。
但认取、自家宗祖。
炼甲庚、更降龙虎。

系门前柳影兰舟,烟满吟蓑,风漾闲钩。
石上云生,山间树老,桥外霞收。


玩青史低头袖手,问红尘缄口回头。

折花枝寄与多情,唤起真真,留恋卿卿。
隐约眉峰,依稀雾鬓,仿佛银屏。


曾话旧花边月影,共衔杯扇底歌声。

我观紫燕泥巢垒。
便下卵、朝朝抱子。
雏儿喂大辞窠起,背父母、分飞去离。

未分混沌何方有。
直待定、天高地厚。
乾坤一判三光秀,在身中、冲和奔走。

甲经入火分明看。
庚虎在、水中游玩。
往来相送同为伴,自然是、两家拘管。

诸公学道应徒甚。
细细把、玄机苒荏。
头边认取清凉枕,当风月、莹然成寝。

缘重下手并安脚。
顿得来、真真没错。
金炉立起琼花作,烧炼出、这般丹药。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


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


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只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

昨宵争个甚闲事。
又不道、被谁调戏。
任孜孜、求告不回头,诮满眼、汪汪地泪。

问从来谁是英雄?一个农夫,一个渔翁。
晦迹南阳,栖身东海,一举成功。
八阵图名成卧龙,《六韬》书功在飞熊。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杨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馀香。

敝裘尘土压征鞍,鞭倦袅芦花。
弓箭萧萧,一径入烟霞。
动羁怀,西风禾黍,秋水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