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慧能。
慧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乃问曰:“米熟也未?”慧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坊过,唱诵其偈,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曰:“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
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慧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
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
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
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
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

祖一日忽见慧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慧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 "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
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不见一法存无见,不似浮云遮日面。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


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


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

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

礼本折慢幢,头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过。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镜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惟传顿教法,出世破邪宗。


教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真如净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真魔。


邪见之人魔在舍,正见知人魔则过。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愚人修福不修道,谓言修福而是道。


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


若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元在。

心地正花放,五叶逐根随。


共修般若惠,当来佛菩提。

心地邪花放,五叶逐根随。


共造无明业,见被业风吹。

心地含情种,法雨即花生。


自悟花情种,菩提果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