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山,颍川人也。
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
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
祖父祛,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
山受学祛,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
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爰盎字丝。
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
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
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
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
贾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
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
孝文皇帝四男:窦皇后生孝景帝、梁孝王武,诸姬生代孝王参、梁怀王揖。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立。
武为代王,四年徙为淮阳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
梁孝王武以孝文二年与太原王参、梁王揖同日立。
武为代王,四年徙为淮阳王,十二年徙梁,自初王通历已十一年矣。
万石君石奋,其父赵人也。
赵亡,徙温。
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赵亡,徙温。
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蒯通,范阳人也,本与武帝同讳。
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
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楚汉初起,武臣略定赵地,号武信君。
通说范阳令徐公曰:“臣,范阳百姓蒯通也,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
淮南厉王长,高帝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
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
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
高帝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美人,厉王母也,幸,有身。
赵王不敢内宫,为筑外宫舍之。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
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
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张苍,阳武人也,好书律历。
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有罪,亡归。
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
有罪,亡归。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后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
陈胜初起,萧何、曹参使哙求迎高祖,立为沛公。
后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
陈胜初起,萧何、曹参使哙求迎高祖,立为沛公。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
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
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萧何,沛人也。
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
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
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
高皇帝八男:吕后生孝惠帝,曹夫人生齐悼惠王肥,薄姬生孝文帝,戚夫人生赵隐王如意,赵姬生淮南厉王长,诸姬生赵幽王友、赵共王恢、燕灵王建。
淮南厉王长自有传。
齐倬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淮南厉王长自有传。
齐倬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季布,楚人也,为任侠有名。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顶籍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顶籍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
好书,多材艺。
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
好书,多材艺。
少时尝与鲁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诗》于浮丘伯。
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不知其初起时。
汉元年,还定三秦,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
汉王败成皋,北度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贾将二万人,骑数百,击楚,度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
汉元年,还定三秦,贾为将军,定塞地,从东击项籍。
汉王败成皋,北度河,得张耳、韩信军,军修武,深沟高垒,使贾将二万人,骑数百,击楚,度白马津入楚地,烧其积聚,以破其业,无以给项王军食。
韩信,淮阴人也。
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
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
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
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
魏豹,故魏诸公子也。
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为庶人。
陈胜之王也,咎往从之。
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为庶人。
陈胜之王也,咎往从之。
张耳,大梁人也,少时及魏公子毋忌为客。
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
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
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亡邸父客。
父客谓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
陈胜字涉,阳城人。
吴广,字叔,阳夏人也。
胜少时,尝与人佣耕。
吴广,字叔,阳夏人也。
胜少时,尝与人佣耕。
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
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夏书》:禹堙洪水十三年,过家不入门。
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则梮,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
陆行载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则梮,以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然河灾之羡溢,害中国也尤甚。
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
莽曰乐平。
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
莽曰乐平。
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
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
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
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
是故《易》称“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书》云“协和万国”,此之谓也。
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
隐公三年“二月己巳,日有食之”。
《穀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
《公羊传》曰,食二日。
《穀梁传》曰,言日不言朔,食晦。
《公羊传》曰,食二日。
传曰:“思心之不,是谓不圣,厥咎,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
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
”
“思心之不,是谓不圣。
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
”
“思心之不,是谓不圣。
传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恒奥,厥极疾。
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
惟水沴火。
时则有草妖,时则有蠃虫之孽,时则有羊祸,时则有目疴,时则有赤眚赤祥。
惟水沴火。
经曰:“羞用五事。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
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雒出书,圣人则之。
”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
”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雒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圣人行其道而宝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