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习真难尽,观心屏见闻。
烧香僧出定,哗梦鬼论文。
幽绪不可食,新诗如乱云。
风意中流引,香烟在屿迟。
悠扬闻杜若,仿佛邀蛾眉。
白日憺明镜,春空飘彩旗。
舟到西山岸,寻幽迤逦斜。
居然六七里,无境不烟霞。
遂发石公寺,定过神女家。
閤事疏朝请,君恩许看山。
日衔宿星去,神拂凤皇还。
望眼将连海,诗声欲过关。
帝子华年小,初弦宝月沈。
端娴三肃礼,悯动六宫深。
徒殡飞秋雪,迎神下彩禽。
天伣徽音在,龙飞故剑亡。
两宫仪裴亹,七萃泪淋浪。
郁律川原势,低徊葆吹长。
此地求沿革,当年本合并。
林岚陪禁近,词庙仰勋名。
水榭分还壮,云廊改更清。
警跸闻传膳,枢廷述地方。
宸游兼武备,大典在官长。
禁额如云起,仙人隔仗望。
掌故吾能说,雍乾溯以还。
禅心辟初地,小幸集汪班。
遂进群藩宴,兼怡圣母颜。
恍惚西湖路,其如怅望何。
期门瞩威武,贱士感蹉跎。
囿沼输鱼跃,峰峦羡鸟过。
故物人寰少,犹蒙忧患俱。
春深恒作伴,宵梦亦先驱。
不逐年华改,难同逝水徂。
飘零也定,清狂也定,莫是前生计左。
才人老去例逃禅,问割到、慈恩真个。
吟诗也要,从军也要,何处宗风香火。
文窗花雾凄然绿。
侍儿不肯传银烛。
楼外月昏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
死者葬沙漠,生者还旧乡。
遥闻齐鲁郊,谷麦等人长。
目营青岱云,足辞辽海霜。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每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
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
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
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懵懵懂懂,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
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靠山依水房数间,行也安然,坐也安然。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衣得暖胜丝绵,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