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龙箕在天,莫不孕灵,我公生之。
既生既德,曾谁与京。


爰弼帝右,继序其荣之。

昔闻退之与东野,相与结交贱微时。


孟不改贫韩渐贵,二人情契都不移。


韩无骄矜孟无腼,直以道义为己知。

汉家天下将,庙古像公圭。


百战自忘楚,一时空王齐。


乡人奏箫鼓,舟子赛豚鸡。

百篇端可补诗亡,形秽何堪在玉傍。


方苎萝山尤觉艳,入旃檀国不知香。


一枝我欲簪蓬葆,七字君宜和柏梁。

百首初成六十馀,朝涂暮改费居诸。


谁将彩笔传于子,人怪青春小似余。


一笑拈花差易耳,三年刻楮欲何如。

炎州产文鸡,毛羽固天禀。


朱丹饰尾距,彩绣错衿衽。


主人极珍怜,龠合分俸廪。

未出尧山云,既出云徐开。


君侯与天通,造化力可回。


驾言访岩扉,群彦森然陪。

诗境千梅匝草堂,参军今又课梅忙。


悬知句子追群谢,每见乡人说季方。


处士骨寒谁得髓,老夫鼻塞尚闻香。

衰残悔不早修真,蓝缕何须更逐贫。


诸恶能通三世业,瓣香要做再来身。


先民至死思存汉,谄子偷生作美新。

免呼鉴义与尚书,师卸金栏我佩鱼。


扈豹尾车侬老矣,升狮子座者谁欤。


草鞋曾遍三千界,雪顶今皆八十馀。

九马如飞不用鞭,微尘一道起晴川。


有司误谤为山贼,好事俄传是地仙。


何处名楼风月爽,谁家修竹主人贤。

小艺无难精,上智有未解。


君看橘中戏,妙不出局外。


屹然两国立,限以大河界。

退处侬甘身寂寞,进为渠值世休嘉。


劬书不似八十老,输税常为第一家。


沙盘卦街敲鼓卖,村醅退店揭旗夸。

晓雾轻绡卷,岚光抹黛新。


萧条数家聚,三两趁墟人。

拨尽寒灰转凛然,抛书数息暖丹田。


蛩吟近作胜前作,鲸吸今年减去年。


薄粥聊糊鲁公口,重裘犹耸孟生肩。

岚翠屏环墅,溪光练抹坤。


尚书华栋改,先辈钓矶存。


久卧漳滨疾,谁招楚泽魂。

幅巾高蹈挹洪崖,闲洒银钩著玉杯。


文律不论先汉后,诗源远自国风来。


却愁小子方攻冉,未必吾师肯铸回。

满身秋月满襟风,敢叹栖迟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灶坏,诏书能使草堂空。


岂无高士招难出,曾有先贤隐不终。

昏昏健忘废专精,默坐空斋忽自惊。


少作回看如两手,旧书重读似前生。


却疑安世知三箧,不晓睢阳记一城。

□□幸已逃忧责,铭座犹思儆耄荒。


平日何曾欺闇室,暮年不会议明堂。


重金身宠生无益,赐扇恩深死未忘。

邺下徐陈逐逝波,仅留老子尚婆娑。


吾宗世有戴花舞,大耋谁能鼓缶歌。


松下寻常无喝道,花间随处有行窝。

忠惠松楸过者钦,谁知藏伏祸机深。


英魂久向兹埋玉,佛面今为汝削金。


下马三号空抆泪,磔蟆万段亦甘心。

处处笙歌杂诵谣,盍簪一笑共今宵。


宛然上齿尊三老,非若班廷序百僚。


乡饮讵宜先仗出,虞人不必以弓招。

忿欲伤生甚斧斨,易言惩窒味尤长。


古人明著佩韦戒,前辈犹烦按剑防。


养似斗鸡逢纪渻,避如决鹿见毛嫱。

忆与诸贤共造廷,暮年屈指略凋零。


颜郎衫色有时紫,潘令鬓毛无日青。


小草自应惭远志,落英犹足制颓龄。

里巷传呼府座来,柴门草户亦荣哉。


相忘金鲫忽然跃,惯见白鸥浑不猜。


墨客堵墙观落笔,花神步水出行杯。

少豪扛鼎复搴旗,倏忽才情已竭衰。


今无百斤金买赋,古有九千缣作碑。


毛锥尽秃难藏老,麈尾高悬合授谁。

经行中野多新冢,检点高阳少酒徒。


纵不能陪雍畤礼,尚堪添入洛英图。


爱东皋子生沉醉,慕北山公死谥愚。

谢馆王亭安在哉,荒村亦自有池台。


苦嫌野蔓萦纡竹,甚爱残花点缀苔。


老送病来推不得,欢随春去挽难回。

周遭闇室工诃夜,偃息朝檐喜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