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刘观时问:“‘未发之中’是如何?”


先生曰:“汝但戒慎不睹,恐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便自然见。


观时请略示气象。


先生曰:“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

萧惠好仙、释。


先生警之曰:“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
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

唐诩问:“立志是常存个善念,要为善去恶否?”


曰:“善念存时,即是天理。
此念即善,更思何善?此念非恶,更去何恶?此念如树之根芽,立志者长立此善念而已。
‘从心所欲不逾矩’,只是志到熟处。

问孟子言“执中无权犹执一”。


先生曰:“中只有天理,只是易。
随时变易,如何执得?须是因时制宜,难预先定一个规矩在。

问:“孔子谓武王未尽善,恐亦有不满意?”先生曰:“在武王自合如此。

曰:“使文王未没,毕竟如何?”

曰:“文王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武王伐商之时,文王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
文王只善处纣,使不得纵恶而已。

“蓍固是易,龟亦是易。

王嘉秀问:“佛以出离生死诱人入道,仙以长生久视诱人入道,其心亦不是要人做不好。
究其极至,亦是见得圣人上一截,然非入道正路。
如今仕者,有由科,有由贡,有由传奉,一般做到大官,毕竟非入仕正路,君子不由也。

澄问“操存舍亡”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
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入为存。

“‘夜气’是就常人说。
学者能用功,则日间有事无事,皆是此气翕聚发生处。
圣人则不消说‘夜气’。

“《易》之辞是“初九,潜龙勿用”六字,《易》之象是初画,《易》之变是值其画,《易》之占是用其辞。

“不可谓‘未发之中’常人俱有。
盖体用一源,有是体即有是用。
有‘未发之中’,即有‘发而皆中节之和’。

澄在鸿胪寺仓居,忽家信至,言儿病危,澄心甚忧闷,不能堪。


先生曰:“此时正宜用功,若此时放过,闲时讲学何用?人正要在此等时磨炼。
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诗曰:


闲来乘兴入江楼,渺渺烟波接素秋。


呼酒谩浇千古恨,吟诗欲泻百重愁。


赝书不遂英雄志,失脚翻成狴犴囚。

诗曰:


心安茅屋稳,性定菜羹香。


世味薄方好,人情淡最长。


因人成事业,避难遇豪强。

诗曰:


壮士当场展艺能,虎驰熊扑实堪惊。


人逢喜事精神爽,花借阳和发育荣。


江上不来生李俊,牢城难免宋公明。

箴曰:


上临之以天鉴,下察之以地祇。


明有王法相继,暗有鬼神相随。


忠直可存于心,喜怒戒之在气。

诗曰:


行短亏心只是贫,休生奸计害他人。


天公自有安排处,失却便宜损自身。


十分惺惺使五分,留取五分与儿孙。

诗曰:


妙药难医冤业病,横财不富命穷人。


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

诗曰:


花开不择贫家第,月照山河到处明。


世间只有人心恶,万事还须天养人。


盲聋喑哑家豪富,智慧聪明却受贫。

诗曰:


风波世事不堪言,莫把行藏信手拈。


投药救人翻致恨,当场排难每生嫌。


婵娟负德终遭辱,谲诈行凶独被歼。

词曰:


神明照察,难除奸狡之心。
国法昭彰,莫绝凶顽之辈。
损人益己,终非悠远之图;害众成家,岂是久长之计。

诗曰:


一切诸烦恼,皆从不忍生。


见机而耐性,妙语生光明。


佛语戒无论,儒书贵莫争。

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吾观龙变化,乃知至阳精。


石林何冥密,幽洞无留行。


古之得仙道,信与元化并。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岂无感激者,时俗颓此风。


灌园何其鄙,皎皎於陵中。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


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