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自酌椒浆酹紫渊,步虚声彻羽衣翩。


坛心月冷刑鹅俎,雨脚风摇浴狶天。


百里饱看红䆉稏,一杯轻愧黑蜿蜒。

龛灯明灭欲三更,攲枕无人梦自惊。


深谷留风终夜响,乱山衔月半床明。


故人渐远无消息,古寺空来看姓名。

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乱点洒庭芜,凉声集井梧。


绿荷倾作汞,翠蔓缀成珠。


卧听病良已,行吟愁欲无。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

玉帝愁闻旱,雷公怒见须。


搜龙无亸处,倒海不遗馀。


稻里云初活,荞梢雪再铺。

泼墨浓云布,漫空雨意悬。


斯须露红日,依旧睹青天。


祈祷知何益,焦枯亦可怜。

池上芹泥即渐乾,梁间燕子拾虫难。


绿窗无限伤春意,看尽斜阳更倚阑。

朝霞不作黄昏雨,暝霭徒为白昼风。


日上高林啼布谷,声声只在短墙东。

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


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


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

齐安一郡雨不足,稻畦土坚不入谷。


城中赤日风吹沙,老鸦衔火烧竹屋。


百尺长绳抽井底,井中泥滓多于水。

天续饥民命,神知太守心。


骄旸化霖雨,六月借春阴。


早稻先秋熟,晚田储水深。

恳切金章奏,精诚玉帝知。


稻粱民性命,丰歉国安危。


苗秀方成实,雨来还及时。

使君多道气,约客上高山。


一入松杉去,俄逢风雨还。


舟从樵水折,灯绕郡河湾。

近社当有雨,至是终无之。


家贫久无酒,忽有社酒持。


万事不可料,人生难前知。

崖云送雨一村凉,千顷扶疏绿颖香。


白马谁将河伯命,缁车先趣大夫装。


老来未觉巢莲近,远去惟知曳尾忙。

匝地风雷空震荡,终宵云雨竟虚无。


媮闲农具田皆废,暍死行人井半枯。


东海愆阳缘孝妇,桑林谒祷本谗夫。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去岁秋霖若决川,今春不雨旱良田。


道边老幼饥将死,云外蛟龙懒自眠。


赤日有威空射地,清江无际漫连天。

晚云万丈如银山,日光返射红孱颜。


莫夸突兀在天上,且放滂沱来人间。


雷公施力已愤怒,风伯坏事休庸顽。

陵阳官居遇久旱,发喘浑如起新病。


已惊赤日晨可畏,更恨炎风午尤盛。


徒嗟禾黍尽焦落,无奈蝇虻转豪横。

老去生涯白木镵,脱逢艰食更何堪。


春深野色忧年恶,夜半檐声觉雨甘。


睡外莫听泥活活,想中已睹麦含含。

大梁城东云出雷,捩风拖雨故徘徊。


黄鹂坐树深无语,紫燕衔泥阻未回。


即恐孝娥为早冢,不闻神女傍阳台。

一杯未吸瓮头春,三叠聊攲雨裛尘。
不用遽兴风伯讼,弘羊真是可烹人。
水旱年年费请求,仰勤汤祷与尧畴。
何时三十六雨足,当宁免怀云汉忧。
刺桐抽叶张青盖,紫帽蒙霞丽锦笼。
今岁家家定高廪,多苗宁复羡吴侬。
政拙年年厌祷祈,心香一炷逐云飞。
老农问我何良苦,薄有田园胡不归。
贺州贺雨句如何,不减夔州梦得歌。
更有一犁江上曲,它年传诵出金坡。
郡人方切望云霓,忽见高田水入低。
正好归田饱黄犊,不须骑马听朝鸡。
不是寻常喜雨诗,言存轨物类臧僖。
相将归贺天朝雨,定有忠言结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