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隔江定佳处,放艇得幽寻。
直上云根径,尽行霜叶林。
昔人非避世,此地可钩深。

之子问伊川,伊川已春色。


绿芷杂芳浦,青溪含白石。


山阿昔留赏,屐齿无遗迹。

久不见南山,依然已秋色。


悠哉川上行,复邀城中客。


木落山半空,川明潦尤积。

东郊渐微绿,驱马忻独往。


梅繁野渡晴,泉落春山响。


身闲爱物外,趣远谐心赏。

绿树绕伊川,人行乱石间。

寒云依晚日,白鸟向青山。

路转香林出,僧归野渡闲。

寒溪随山回,修竹隐深寺。


颇逢老僧谈,能忆先到事。


白栝圣君怜,绯花土人莳。

腮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


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

庭中两大树,池上千竿竹。


竹有红泪班,树无众鸟宿。


昔日白傅归,爱吟裴令续。

山腰古石楼,杳蔼石梯上。


低窥岩际树,对见龛中像。


檐中嵩云飞,槛逼伊湍响。

上阳宫树影,不随寒波流。


天津桥下石,激响无时休。


至清自照物,遇险岂能柔。

山断泻伊流,滩声朝暮急。


东渡马将登,西堤人已立。


日看东西舟,争途如不及。

放溜下平波,舟移不知远。


稍回溪口风,恣爱云中巘。


水鸟静相依,芦洲蔼将晚。

落日川上好,徘徊弄孤舟。


鸣桹进山口,清唱发渡头。


浅濑不可溯,停桡信中流。

数朝从款走烟霞,纵意凭栏看物华。


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水属僧家。


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

三尺荒坟百尺山,生身慈爱在其间。


此情至死不能尽,日暮徘徊又且还。

休嗟流年随逝水,但将清景逐闲情。


山河天下从来广,日月林间长自明。


幸有园林供笑傲,岂无诗酒乐升平。

空房夜夜垂罗幕。
雁柱抛弦索。
又报海棠零落。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故《书》曰:“思曰睿,睿作圣”。

孟轲没后道随亡,教化真如一梦长。


不向心中求六德,只来纸上耀三场。


先生欲扫千年陋,后学那能一日忘。

轲伋诚明学,弟兄传以心。


易微于九师,闭门自钩深。

桑叶初黄梨叶红,伊川落日尽无风。


汉储何假终南客,甪里先生在谷中。

昔闻红桂枝,独秀龙门侧。

越叟遗数株,周人未尝识。

平生爱此树,攀玩无由得。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


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


西圮阴难驻,东皋意尚存。

衰疾常怀土,郊园欲掩扉。


虽知明目地,不及有身归。


巩树秋阴遍,伊原霁色微。

十年道学诚明处,四海诗篇雅颂馀。


元祐向来基宥密,涪江相逐伴樵渔。


坐中苍白谁安立,身后丹青独久如。

嫦娥飞镜寒光透。
溪路明如昼。
数着行人影瘦。
冒雨出城郭,沿溪到林坰。
窅然竹扉下,容我双屐停。
侃侃郑公孙,老大横一经。
昌黎昔作潮州游,潮人百世称名州。
又闻柳州柳子厚,柳人至今爱其柳。
二公皆以文鸣唐,所至不偶为异常。
尺雨乘春慰望深,家家仓廪一年心。
伊川父老还知否,此是随车傅说霖。
太极非名岂自然,由知辟阖见坤乾。
先天讵必违中古,上古应须得后天。
至密退藏那有迹,惟几成务尚容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