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阅尽诸公上要津,丹山除目一番新。


六卿尤重大宗伯,九制须还老舍人。


太史将封乃留滞,纪瞻虽召尚逡巡。

狂胡昔犯高安郡,井邑皆经蹀血馀。


儿童犹记驯治化,盗贼能全白鹤居。


子政子骏皆博学,公是公非各著书。

几年病卧禅床上,一旦名标御札中。


收召东都无处士,记怜北谷有愚公。


依然晚景垂衰白,胜似天街踏软红。

旧人仅有鲁灵光,银信翩翩下帝傍。


龙去十年闲卧洛,凤来一日再鸣阳。


玺书下访刍言急,月食回思榄味长。

昨泛灵槎河汉津,今撑小艇水云身。


相居自作蹲池计,天子何曾如屋嗔。


开绿野尊姑领客,第甘泉颂可无人。

宿昔瞻依日月光,迟迟去鲁未须忙。


附炎渠自手炙热,忍冻儿宁足履霜。


谏草平生慕王魏,诗名馀事压钱郎。

忆昨纷纷众喙鸣,怪君噤齘久无声。


得非家客留廷尉,或是闺人沮仲卿。


白璧微瑕终古在,黄金横带霎时荣。

仗下鸣曾惊众听,省中语不愿人传。


骚留屈子芳菲在,史视胡公粪土然。


士到后凋方见节,世除勇退别无仙。

明主虚怀相受言,苛留不住去翩然。


久无疏傅还乡事,始觉甘盘遁野贤。


真个浮云轻富贵,元来平地有神仙。

玉阶接武侍凝旒,岁晚同寻洛社游。


骑竹小儿迎辄去,戴花老监挽难留。


班春行李那容缓,亭午前茅盍少休。

江乡民力已凋疲,妙选名臣往拊绥。


此去天家增保障,向来帝子拥旌麾。


萧生补郡宁忘谏,谢守看山定有诗。

□□士之渊薮,阳岩学者山斗。


三麻九制□□,要渠一马来否。

首从淇奥君子,数到越王潞公。


世仅有一两个,君毋□八十翁。

昔燕见沉香亭,今送老破茅屋。


醉翁之耳虽白,坡仙之鬓已秃。

此老先生,尚不留东阁,肯博西凉。
我侬争敢,来近思旷之旁。
朱颜未改,绝胜如、蔡义张苍。

晓色朦胧,佳色在、黄堂深处。
记当日、霓旌飞下,鸾翔凤翥。
兰省旧游隆注简,竹符新剖宽忧顾。

出通明殿,入耆英社,谁似侍郎洪福。
掌中元自有三珠,更检校、诸孙夜读。


管他莱相,管他鹤相,留我本来面目。

绝顶规危榭。
跨高寒、鸟飞不过,云生其下。
斤斸无声人按堵,翕曶青红变化。

髫龀参诸老,辱置书册前。


上起马本纪,下迄李续编。


积勤迫榆景,扶病登木天。

侍郎如苍官,岁寒友梅竹。


步行以当车,瓢饮不如掬。


旧人存者少,灵光岿然独。

五言徽外弹声古,一点眉间喜色浓。


去莠莆田成沃壤,种花寒地亦春风。


民怀惠爱祠乡祀,上奋英明即墨封。

垢衣忘浣虱游须,岂有村情似长瑜。


作圣德诗无乃怪,进文鉴序近于谀。


热中人有谗余者,殿后天将寿我乎。

丹炉爆裂话头差,揽镜颜苍两鬓华。


不记省中咏薇药,径归韦曲问桑麻。


卿云方荐汉郊庙,郊岛难鸣唐国家。

少小携书借隙光,宵眠常晏起常忙。


莫嫌茅舍曝朝日,犹胜板桥行晓霜。


藜杖久疏前阁老,桃花不记旧台郎。

曾听仙韶宴玉津,岂知金弹忽危身。


谁为高树凤凰语,无奈雕笼鹦鹉嗔。


拙射元非落雕手,村眉难比扫蛾人。

朝骑宝马听鸡声,夕问归舟灶婢惊。


手扳抽还无责任,谏书讫了少施行。


有时短褐过邻舍,不记巍冠待迩英。

朝阳凤咮更谁同,回首啾啾笑候虫。


洛下二龙闲马吕,建中两豸数邹龚。


呼来伯雅聊排闷,叱去奴星莫送穷。

衰老归休矣,公曾怂恿之。


门无今雨客,笥有隔年诗。


友课招魂些,儿徵积善碑。

□先□皇志,公除法从真。


玉楼要新记,铁壁夺全人。


宿草俄封墓,柔蒲谩裹轮。

□□乘骢马,安能作噤乌。


去因攻潞国,来又荐君谟。


□□延英疏,丹青洛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