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安石作假山,其中多诡怪。


虽然知是假,争奈主人爱。

上党搀天碧玉环,绝河千里抱商颜。


试观烟雨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


造物何如童子戏,写真聊发使君闲。

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

古者封禅岁,乾封辄枯旱。


不言绝民食,徒欲晒日观。


我今作小山,才及仞有半。

昔人何人爱岩壑,为山未成储荦确。


散落支床压酒槽,大或专车小拳握。


幽人邂逅为绝叹,修绠趣取寒泉濯。

叠石作小山,埋瓮成小潭。

旁为负薪径,中开钓鱼庵。

谷声应钟鼓,波影倒松楠。

莲岳三峰峙,桃源一路分。


池偷镜湖月,石带沃洲云。


鱼队深犹见,禽声静更闻。

凿池容斛水,垒石效遥岑。


鸟喜如相命,鱼惊忽自沉。


风来生细籁,云度作微阴。

匠智无遗巧,天形极幽探。


谓我爱山者,为山列前檐。


颓垣不数尺,万崄由心潜。

态足万峰奇,功才一篑微。


愚公谁助徙,灵鹫却愁飞。


窦雪藏银镒,檐曦散玉辉。

公乎真爱山,看山旦连夕。


犹嫌山在眼,不得着脚历。


枉语山中人,丐我涧侧石。

堂后檐前小石山,一峰瘦削四峰攒。


忽腾绝壁三千丈,飞下清泉六月寒。


乃是家僮聊戏事,倒倾古井作惊湍。

一篑工夫莫坐谈,便教庭际涌千岩。


眼中水石今成趣,物外烟霞旧所耽。


泉细寒声生夜壑,香销暝霭变晴岚。

平地俄惊紫翠堆,便应题作小飞来。


炉熏细度岩姿出,线溜遥分壁色开。


独往但凭南郭几,远游休剪北山莱。

宅相多能好自持,爱山攒石倚庭陲。


铜梁公阜□□□,□□□□□□□。

堂前趣就小嶙峋,未许蹒跚杖屦亲。


更遣移花三百里,世间真有大痴人。

岩谷留心赏,为山极自然。


孤峰空迸笋,攒萼旋开莲。


黛色朱楼下,云形绣户前。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馀,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太湖万穴古山骨,人结峰岚势不孤。


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


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

石是青苔石,山非杳蔼山。


诸峰生镜里,小岭傍池间。


雨不因云出,门疑为客关。

人心本好静,世事方扰扰。


丘壑未去时,庭中结山小。


长欲见苍翠,何须听猿鸟。

风涛舂断越山骨,聚集奇险成千峰。


碧瓮为潭立涎石,直疑岩底藏蛟龙。

广汉土平远,已嫌丘壑疏。


呼工刻岩洞,应手出庭除。


缥渺神仙宅,嵌空虎豹居。

栖鹄云侯迥势开,主人留客侑金罍。


欲知谢尚风流极,赌得将军鼓吹来。

散漫飞绵阿娜枝,家家眺赏霁霜威。


尽将烟叶偷眉妩,不为章街走马归。

媚条无力倚风长,架作圆阴覆坐凉。


露蕊一春清袭袂,有人知是令君香。

上国名园买地栽,试知韩令是雄猜。


香根斸尽成何事,不识骚人托讽才。

烟梢露叶贯冬荣,高出危墙近覆亭。


闻道兰台有图籍,故留春粉助蒸青。

佛螺双髻矗层岚,云穴呀空藓晕衔。


异日主公求肖像,居然认得傅溪岩。

韬戟严中府,磓星写翠岑。


岚分一轩翠,云护半庭阴。


谷响迎壶柘,岩光射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