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真娘墓头春草碧,心奴鬓上秋霜白。


为问苏台酒席中,使君歌笑与谁同。


就中犹有杨琼在,堪上东山伴谢公。

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

谁能截得曹刚手,插向重莲衣袖中。

知访寒梅过野塘,久留金勒为回肠。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浮空徒漫漫,泛有定悠悠。

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

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

一兴微尘念,横有朝露身。


如是睹阴界,何方置我人。


碍有固为主,趣空宁舍宾。

八十九十老可惊,白发森然憎镜明。


身当游岱尚少驻,书欲藏山殊未成。


大儿为国戍绝塞,季子伴翁亲短檠。

书生赋命艰,举步得忧患。


敢论得意事,一笑亦有限。


南征度闽岭,西戍历蜀栈。

微霰不成雪,大风俄散云。


孤灯翳还吐,断雁远犹闻。


冉冉新春动,遥遥清夜分。

卷尽轻云月更明,金篦不用且闲行。


若倾家酿招来客,何必池塘春草生。

一茎炯炯琅玕色,数节重重玳瑁文。


挂到高山未登处,青云路上愿逢君。

远守宦情薄,故人书信来。


共曾花下别,今独雪中回。


纸尾得新什,眉头还暂开。

父兄为学众人知,小弟文章亦自奇。


家势到今宜有后,士才如此岂无时。


久闻阳羡溪山好,颇与渊明性分宜。

燕庭冠佩拜炉香,丸剑纷纷想定场。


江上烹鱼犹得信,座中惊雁已离行。


浇愁酩酊一樽酒,破睡咿哑两橹床。

六代风流不可寻,石头胜概古犹今。


疏钟答响江山迥,啼鸟忘形松竹深。


借问白云谁卜筑,拟要明月共登临。

断蓬随天风,飘荡去何许。


寒草不自振,生死依墙堵。


两途俱寂寞,众手剧云雨。

昏昏天欲雪,围炉坐南荣。


开卷读遗编,痛极不成声。


况此衰病身,泪多眼不明。

吾人伯仲间,一语可物色。


气自寡所谐,穷乃足所历。


家风藐五世,不肯适人适。

少时勇游山,说山喜动色。


中年谪南方,庐阜得深历。


当时不类谪,忘腰带之适。

郊郭山林有美处,皆为释子所栖托。


高闲不与时俗侵,寂静岂唯鱼鸟乐。


朝望平田插稻苗,暮看西村收雨脚。

自古穰城,从来宛叶,崭绝夸形势。
有千年、诸葛卧龙冈,萧萧英魂霸气。


其西引武关,商于六百,昔人以战为儿戏。

玉砌孤行夜有声,美人泪眼尚分明。

莫愁此夕情何限?指点荒烟锁石城。

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无凭恨不胜。


多谢刘三问消息,尚留微命作诗僧。

杖擿春烟暖向阳,烦君为我致盈筐。

深挑乍见牛唇液,细掐徐闻鼠耳香。

紫甲采从泉脉畔,翠牙搜自石根傍。

侧塞轩廊翠蔓斜,秋芳虽冷意犹赊。


淡敷粉本庭心月,微映天然屋角霞。


白石固应知老味,居仁未敢作生涯。

莲卷破寥寂,花宫驱郁蒸。


故人褦襶子,吾党羯磨僧。


净土闲从借,禅心醉可凭。

远公不戒酒,殊足了吾生。


访即披衣出,呼便托钵行。


别时轻抖擞,醉后好纵横。

葛令当年惟服食,君今亦欲事丹砂。


仙山更可栖浮岳,玉女何妨得鲍家。


色似芙蓉非外物,光含日月是心花。

白首栖禅者,尝谈灞浐游。


能令过江客,偏起失乡愁。


室倚桃花崦,门临杜若洲。

别路吴将楚,离忧弟与兄。


断云惊晚吹,秋色满孤城。


信远鸿初下,乡遥月共明。

金绳挂空虚,日月系两垂。


天童坐戏弄,纵掣成东西。


百年未死间,昼夜无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