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撚箭。


又不见雪中骑驴孟浩然,皱眉吟诗肩耸山。



饥寒富贵两安在,空有遗像留人间。

昔作少学士,图形入集贤。


今为老居士,写貌寄香山。


鹤毳变玄发,鸡肤换朱颜。

李放写我真,写来二十载。


莫问真何如,画亦销光彩。


朱颜与玄鬓,日夜改复改。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比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


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

子骋丹青日,予当丑老时。


无劳役神思,更画病容仪。


迢递麒麟阁,图功未有期。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


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


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


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
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我昔山林人不识,或疑谪仙或狂客。
仰看青天不看人,醉里那知眼青白。


一携破砚入长安,素衣成缁绿鬓斑。

一代一两人,国已九鼎重。


如何八君子,一日集吾宋。


古人三不朽,诸老一一中。

我不如森森千丈松,我不如濯濯春月柳。
髯疏鬓秃已雪霜,皮皱肉皴真老丑。


叶生画时颜尚朱,王生画时骨更臞。

江右传神下笔亲,杉溪集里识刘君。


君今有子能传业,撞过烟楼更入神。

冰鉴传神苦未工,传来恰恰五秋风。


又将老丑形骸子,般入刘家画苑中。

居士一丘壑,深衣折角巾。


谁曾令子见,忽漫写吾真。


更不游方外,于何顿若人。

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


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馀日付残编。

落墨龙眠品入神,横筇一见谪仙人。


孤云老鹤来何处,异石清流有是身。


瞻仰生风开鬓发,卷舒盥手敬星辰。

淮海多才士,徒希马少游。


谁容老芸阁,自谶死藤州。


状貌披图爽,阳春掩卷愁。

燕颔鸢肩都易写,从前只道点睛难。


近来阿堵君休问,灯下时将颊影看。

君不见景灵六殿图功臣,进贤大羽东西陈。
能令将相长在世,自古独有曹将军。


嵩高李师掉头笑,自言弄笔通前身。

白发苍颜日日新,丹青犹是旧来身。


百年迅速何曾住,方寸空虚老更真。


一幅萧条寄衰朽,异时仿佛见精神。

济楚衣裳眉目秀。
活脱梨园,子弟家声旧。
诨砌随机开笑口。

黄面霜须细瘦身,从来未识漫相亲。


居然不可市朝住,骨相天生林野人。

杨柳春风濯濯枝,深惭张绪少年时。


期期尚有胸中意,种种真成鬓上悲。


暮四朝三心巳了,年头月尾老俱遗。

骅骝固绝足,韩干真画者。


傥欲万口传,当画千里马。


吾才如跛鳖,子不解腾跨。

尔来画工工画花,俗眼所识惟纷华。


牡丹百卉哄蜂蝶,芙蓉鸳鸯相交加。


大为屏帐小卷轴,堆红积绿供□奢。

佟郎居上京,阅人如风花。
拈笔写其似,千岁留英华。


迩来七十年,将相纷在目。

章华台南莎草齐,长河柳色连金堤。
青楼曈昽曙光蚤,梨花满巷莺新啼。


章台玉颜年十六,小来能唱西梁曲。

人海茫茫着此身,苍凉独立一伤神。


递增哀乐中年感,等是寻常行路人。


万里封侯从骠骑,中兴名相画麒麟。

如此头颅如此腹,此行万里亦奇哉!


诸公未见靴尖趯,待我扶桑濯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