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问“至诚前知”。
先生曰:“诚是实理,只是一个良知。
实理之妙用流行就是神,其萌动处就是几。
或问“异端”。
先生曰:“与愚夫愚妇同的,是谓同德;与愚夫愚妇异的,是谓异端。
先生曰:“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真是与物无对。
人若复得他完完全全,无少亏欠,自不觉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间更有何乐可代。
先生曰:“忿鉣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
凡人忿鉣,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
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
后又戒九川云:“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来书云:“质美者明得尽,渣滓便浑化。
如何谓明得尽?如何而能便浑化?”
良知本来自明。
气质不美者,渣滓多,障蔽厚,不易开明。
黄诚甫问:“先儒以孔子告颜渊为邦之问,是立万世常行之道,如何?”
先生曰:“颜子具体圣人,其于为邦的大本大原都已完备,夫子平日知之已深,到此都不必言,只就制度文为上说。
此等处亦不可忽略,须要是如此方尽善。
又不可因自己本领是当了,便于防范上疏阔,须是‘放郑声,远佞人’。
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先生曰:“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
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侃问:“先儒以心之静为体,心之动为用,如何?”
先生曰:“心不可以动、静为体、用。
动、静,时也,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
若说静可以见其体,动可以见其用,却不妨。
“工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
此即‘诚意’之事。
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
问:“身之主为心,心之灵明是知,知之发动是意,意之所着为物,是如此否?”
先生曰:“亦是。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
时先生在塘边坐,傍有井,故以之喻学云。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的,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
澄问“操存舍亡”章。
曰:“‘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此虽就常人心说,学者亦须是知得心之本体亦元是如此。
则操存功夫始没病痛;不可便谓出为亡,入为存。
澄问:“仁、义、礼、智之名,因已发而有?”
曰:“然。
”
他日,澄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性之表德邪?”
曰:“仁、义、礼、智也是表德。
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也,谓之性;主于身也,谓之心。
问:“宁静存心时,可为‘未发之中’否?”
先生曰:“今人存心,只定得气。
当其宁静时,亦只是气宁静,不可以为‘未发之中’。
”
曰:“未便是中,莫亦是求中功夫?”
曰:“只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
又曰:“《五经》亦只是史。
史以明善恶,示训诫。
善可为训者,时存其迹以示法;恶可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金炉银烛夜生春,爆竹声催节候新。
自笑中年强随俗,买饧裂纸祀厨神。
乳羝属国归来早。
知君胆大身犹小。
一节不须论。
诗曰:
家本浔阳江上住,翻腾波浪几春秋。
江南地面收功绩,水浒天罡占一筹。
宁海郡中遥吊孝,太湖江上返渔舟。
话说宋江在盖州分定两队兵马人数,写成阄子,与卢俊义焚香祷告。
宋江拈起一个阄子看时,却是东路。
卢俊义阄得西路,是不必说。
诗曰:
志气冲天贯斗牛,更将逆虏尽平收。
檀州骁将俱心碎,辽国雄兵总泪流。
紫塞风高横剑戟,黄沙月冷照戈矛。
古风一首:
罡星飞出东南角,四散奔流绕寥廓。
徽宗朝内长英雄,弟兄聚会梁山泊。
中有一人名燕青,花绣遍身光闪烁。
古风一首:
古来豪杰称三国,西蜀东吴魏之北。
卧龙才智谁能如,吕蒙英锐真奇特。
中间虎将无人比,勇力超群独关羽。
诗曰:
奉辞伐罪号天兵,主将须将正道行。
自谓魔君能破敌,岂知正法更专精。
行仁柴进还存命,无德高廉早丧生。
诗曰:
豪杰遭逢信有因,连环钩锁共相寻。
矢言一德情坚石,歃血同心义断金。
七国争雄今继迹,五胡云扰振遗音。
诗曰:
妙药难医冤业病,横财不富命穷人。
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嗔。
诗曰:
酒色端能误国邦,由来美色陷忠良。
纣因妲己宗祧失,吴为西施社稷亡。
自爱青春行处乐,岂知红粉笑中枪。
诗曰:
勇悍刘唐命运乖,灵官殿里夜徘徊。
偶逢巡逻遭羁缚,遂使英雄困草莱。
卤莽雷横应堕计,仁慈晁盖独怜才。
挈瓶者谁子,姣服当青春。
三五明月满,盈盈不自珍。
高堂委金玉,微缕悬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