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长垂玉箸残妆脸,肯为金钗露指尖。


万斛闲愁何日尽,一分真态更难添。

三韩玉叶展明蠲,诸老银钩卷碧鲜。


幸自不逢文与可,一竿秋竹扫风烟。

飞飞画楫绕花洲,霁雨浮花出岸流。


谁广金明为水战,自来银汉有霓舟。


行从使节春尤盛,住买吴山老未由。

晓云开。
睨仙馆陵虚,步入蓬莱。
玉宇琼甃,对青林近,归鸟徘徊。

清歌曲曲酒巡巡,一举金蕉五十分。


山影与天都在水,风光为月不留云。


节回路口千门待,乐过湖心四岸闻。

孤山山下小斜桥,客魂曾共暗香飘。


五年不踏西湖路,想见黄昏清浅处。


如今憔悴古江干,岂有幽芳伴倚栏。

江南砚工巧无比,深洞镌斫黑蛟尾。


当心隐隐骨节圆,暗淡又若帖寒朏。


样传孔子留庙堂,用称右军书棐几。

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


上立准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


其度四寸寸五刻,鋈光历历无纤差。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牙。


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薛老大字留山峰,百尺倒插非人踪。


其下长乐太守书,矫然变怪神渊龙。


薛老谁何果有意,千古乃与奇笔逢。

江南飞鼠拔长尾,劲健颇胜中山毫。


其间又有苍鼠须,入用不数南鸡毛。


二物缓急岂常获,捕刺徒尔操蛮刀。

君谟善书能别书,宣献家藏天下无。


宣献既殁二子立,漆匣甲乙收盈厨。


钟王真迹尚可睹,欧褚遗墨非因模。

生铜夜夜鸣,剉铁未尝缺。


主人久提携,何事赠离别。


借问岂酬恩,请看镡上血。

朱樱再食双盘日,紫禁重颁四月时。


滉朗天开云雾阁,依稀身在凤皇池。


味兼羊酪何由敌,豉下莼羹不足宜。

丹砂篆印发题封,云母屏开照耀中。


漠漠蛟绡吹入纸,翘翘虿发卷随风。


新番自与鸿都异,旧法唯应垩帚同。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


古今共传惜今夕,况在松江亭上头。


可怜节物会人意,十日阴雨此夜收。

爱君退易似前贤,投劾归来不待年。


世故饱谙真昨梦,道心不系学虚船。


莫悲白雪凋玄鬓,自有丹砂暖寸田。

吴门韦白旧推贤,文雅相望数百年。


千里江山留醉墨,五湖风月纵归船。


书来远慰连镮梦,岁熟归收种秫田。

饮量平吞叔度陂,宣城风月旧相知。


雪霜欺客凋新鬓,珠玉投人出好诗。


门对洞庭书满架,饮翻云梦酒盈卮。

一梦神游紫府天,觉来身寄驿亭眠。


何须怅望吹箫女,独跨青鸾入翠烟。

欲护亲茔荐福殊,僧蓝营葺几年馀。


名因先帝鸿恩锡,牌得君谟大字书。


佛宇增辉良自尔,乡庐传美孰加予。

迁笔褒扬逸少书,孤风拂拂起襟裾。


孝心知睹英灵在,世系元承福庆馀。


永向净居同相好,任从深谷改丘墟。

秋霖恣淫溢,后土无时乾。


忽惊浮云尽,更觉天宇宽。


凉月如白璧,飞来青冥端。

御笔亲除真谏官,翕然舆论已腾欢。


正人得路言无讳,圣主虚怀听不难。


莫厌封章箴衮阙,要令奸胆落毫端。

雄观今古快幽情,突兀层楼出市甍。


二水交流何处尽,孤舟不见乱山横。


丹炉寂寞仙游远,剑气萧条客恨盈。

冻坂紫骝鸣,都亭奏最行。


雪花燕甸树,雁字石头城。


经术陪庭议,循良起吏名。

盘屈龙蛇未奋身,老禅当日亦知人。


来趋莲幕文章客,去作金銮侍从臣。


物外论交终不泯,壁间题字尚如新。

红绡皮皱核丁香,日曝风凝玉露浆。


不向海边为逐客,长安无此荔枝尝。

莆田乾荔老杨妃,谁在开元得见之。


却忆沉香亭北畔,轻红曾照赭黄衣。

古人托一技,身死名不灭。
贤愚置不论,笔画观可阅。
峄山刻秦铭,斯篆屈金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