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老手便剧郡,高怀厌承明。


聊纡东阳绶,一濯沧浪缨。


东阳佳山水,未到意已清。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西江水,道似西江人泪。
无情却解送行人,月明千里。
从今日日倚高楼,伤心烟树如荠。

春风秋月携歌酒,八十年来玩物华。


已见曾孙骑竹马,犹听侍女唱梅花。


入乡不杖归时健,出郭乘轺到处夸。

尚书曳履上星辰,小为东阳作主人。


朱阁凌空云缥缈,青山绕郭玉嶙峋。


似闻旋教新歌舞,且慰重临旧吏民。

回头烟树各天涯,婺女星边远寄家。


尽眼楚波连梦泽,满衣春雪落江花。


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鸦。

三年流落卧漳滨,王粲思家拭泪频。


画角莫吹残月夜,病心方忆故园春。


自为江上樵苏客,不识天边侍从臣。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苦吟。


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复拜东阳郡,遥驰北阙心。


行春五马急,向夜一猿深。


山过康郎近,星看婺女临。

建隼罢鸣珂,初传来暮歌。


渔樵识太古,草树得阳和。


东道诸生从,南依远客过。

便道访情亲,东方千骑尘。


禁深分直夜,地远独行春。


绛阙辞明主,沧洲识近臣。

桃花汴水半河流,已作南行第一舟。


倦报朝中言啧乱,喜闻淮上橹咿呦。


平时答策词无枉,此去为邦学更优。

闻道人家总避军,我亦独穿豺虎群。


莫思身外路多棘,且喜雨晴山出云。


林端石磴鹘自占,涧底风松猿共闻。

京中开讲已多时,曾作坛头证戒师。


归到双溪桥北寺,乡僧争就学威仪。

府中相见少,江上独行遥。


会日起离恨,新年别旧僚。


春云犹伴雪,寒渚未通潮。

吴蚕吐柔丝,越女织美纨。


机杼固已勤,刀尺诚独难。


裁缝失分寸,长短为损残。

疾湍怒蛟龙,不畏东风逆。


沄沄奔长淮,千里在咫尺。


辞梁始及晨,过宋尚未夕。

隐侯没来久,八咏无继作。


星宿少光芒,虹霓挂楼角。


迩来数百年,才彦森台阁。

方拥使君节,驾言自东还。


又闻白丞相,怀绂出九关。


遂纵大船去,欲追讵能攀。

煜爚屏星驾,迢遥婺女区。


岚光晴向背,溪溜暖萦纡。


万室鸣机杼,千艘隘舶舻。

去程烟草妒蓝袍,越绝天文宝婺高。


五两樵风船画鹢,九秋犀烛鹭翻涛。


吴盐煮海通关赋,陆橐收金析利毫。

昔事堪惆怅,谈玄爱白牛。


千场花下醉,一片梦中游。


耕避初平石,烧残沈约楼。

东南宦迹多胜游,婺女星下溪山幽。


严陵隐德七里濑,沈约诗名八咏楼。


岸上黍离经故国,湖边木脱正高秋。

关征市赋縻贤俊,谁爱此官为吏隐。
将作晁丞于役时,婺女星临海边郡。


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山开江色上,孤赏去应迟。


绿水迎吴榜,秋风入楚词。


猿清独宿处,木落远行时。

心欺劲竹傲长松,铁面霜严舌有锋。


遥指水光来婺□,□听乡语半吴侬。


贴诗满壁夸佳句,答话当机破□□。

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


八咏遗风资逸兴,二溪寒色助清威。


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

双溪楼影向云横,歌舞高台晚更清。


独自下楼骑瘦马,摇鞭重入乱蝉声。

怜君尽室泛安流,职重官新未白头。


楚老欢迎归旧里,春风留恋过扬州。


逢时肯更嗟庭树,属咏还应上郡楼。

帝念琼枝欲并芳,星分婺女寄仙郎。


鸾从阙下虽辞侣,雁到江都却续行。


烟月一时搜古句,山川两地植甘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