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绝北寒声动。
渺黄昏、叶满长安,云迷章贡。
最苦周公千年后,正与莽新同梦。

拍瓮春醅动。
洞庭霜、压绿堆黄,林苞堪贡。
况有老人潭边菊,摇落赏心入梦。

七十三年矣。
记小人、四百四十,五番甲子。
看到蓬莱水清浅,休说树犹日如此。

昨醉君家酒。
从今十万八千场,未疏老友。
人道水仙标格俊,不许梅花殿后。

灯共墙檠语。
记昨朝、芒鞋蓑笠,冷风斜雨。
月入宫槐槐影澹,化作槐花无数。

一笑披衣起。
笑昨宵、东风似梦,韩张卢李。
白发红云溪上叟,不记儿孙年齿。

少日都门路。
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
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

吾鬓如霜蕊。
自江南、西风尘起,倒骑秃尾。
旧日汾阳中书令,何限门生儿子。

问何年种植。
独成蹊、秾华烂漫,锦开千步。
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

与客携壶去。
望高高、半山失却,满城风雨。
何许白衣人邂逅,小立东篱共语。

风雨东篱晚。
渺人间、南北东西,平芜烟远。
旧日携壶吹帽处,一色沈冥何限。

忘却来时路。
恨苍苍、寒冰弃我,江南闲处。
世事早知今如此,何不老农老圃。

叶叶跳珠雨。
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
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

携手登高赋。
望前山、山色如烟,烟光如雨。
少日凭阑峰南北,谁料美人迟暮。

何处从头说。
但倾尊、淋漓醉墨,疏疏密密。
看取两轮东西者,也是樊笼中物。

世事如何说。
似举鞍、回头笑问,并州儿葛。
手障尘埃黄花路,千里龙沙如雪。

破帽吹愁去。
绕郊墟、残灰败壁,冷烟斜雨。
舞马梦惊城乌起,散作童妖灶语。

锦岸吴船鼓。
问沙鸥、当日沈湘,是何端午。
长恨青青朱门艾,结束腰身似虎。

襟泪涔涔雨。
料骚魂、水解千年,依然轻举。
还看吴儿胥涛上,高出浪花几许。

我误留公住。
看人间、犹是重阳,满城风雨。
父老棠阴携孺子,记得元宵歌舞。

春入番江雨。
满湖山、莺啼燕语,前歌后舞。
闻道行骢行且止,却听谯楼更鼓。

秋老寒香圃。
自春来、桔槔闲了,去天尺五。
陌上踏歌来何暮,收得黄云如土。

晓殿龙光起。
御香浓、新诗写就,云飞相第。
一自骑箕承帝赉,千载君臣鱼水。

过雨城西路。
看轻云、弄日花间,微寒如雾。
谁是宣华门守者,报我十分开五。

曾授茅山记。
共当年、二百七十,又三甲子。
昨上云台占云物,占得景风南至。

赤壁之游乐。
但古今、风清月白,更无坡作。
矫首中洲公何许,共我横江孤鹤。

白首归何晚。
笑一椽、天教付与,楚江南岸。
门外春山晚无数,只有匡庐似染。

波影摇涟甃。
趁熏风、一舸来时,翠阴清昼。
去郭轩楹才数里,藓磴松关云岫。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曳杖危楼去。
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
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