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我家衡山公,清而畏人知。


臧否不出口,默识如蓍龟。


擢子拱把中,云有骥騄姿。

东来谁迎使君车,知是丈人屋上乌。


丈人今年二毛初,登楼上马不用扶。



使君负弩为前驱,蜀人不复谈相如。

紫微今日烟霄地,赤岭前年泥土身。


得水鱼还动鳞鬣,乘轩鹤亦长精神。


且惭身忝官阶贵,未敢家嫌活计贫。

命服虽同黄纸上,官班不共紫垣前。


青衫脱早差三日,白发生迟校九年。


曩者定交非势利,老来同病是诗篇。

捧诏汀洲去,全家羽翼飞。


喜抛新锦帐,荣借旧朱衣。


且免材为累,何妨拙有机。

膏火煎熬无妄灾,就阴息迹信明哉。


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


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

柳侯风味晚相见,衣袂颇薰荀令香。


桃李能言妙歌舞,樽前一曲断人肠。


洞庭归客有佳句,庾岭梅花如小棠。

僧老经时不出山,法堂延客未曾关。


心开宝月婵娟处,身寄浮云出没间。


休夏巾瓶谁与共,迎秋水石不胜闲。

古寺依山占几峰,精庐仿佛类天宫。


三年欲到官为碍,百里相望意自通。


无事佛僧何处著,人群鸟兽不妨同。

满腹贮精神,触手会众理。


一废十五年,直坐才多尔。


我昔游宋城,忆始识君子。

江雾霏霏作雪天,樽前醉倒不知寒。


后堂桃李春犹晚,试觅酥花子细看。

怀印徒行尚故衣,邸中掾史见犹疑。


千人上冢乡关动,五马行春雨泽随。


醉里坠车初未觉,道中破甑复谁悲。

风波定后得西归,乌鹊喧呼里巷知。


未熟黄粱惊破梦,相看白发信乘危。


豚肩尚有冬深味,蚕器应逢市合时。

扬州全盛,往事今何处。
帆锦两明珠,罥蔷薇、月中嬉语。
朱衣白面,公子似神仙,登云屿。

避禄免危疾,弃铅得黄金。


须眉蔼如漆,便觉老难侵。


江湖足幽遁,市卒或可寻。

田园何日到,水国洗秋寒。


兴来出饮酒,兴罢归杜门。


漫郎游已倦,老眼乱丹铅。

济物昔所务,舍耕还自非。


骎骎老将至,忽忽意多违。


门有王夫子,柴车谢事归。

世人怪韩生,画马身苦肥。
干宁忍不画骥骨,当时厩马君未知。


开元太平国无事,战马卷甲饱不骑。

寒流不相待,舟楫定何如。


岁事日已宴,客行谁与娱。


淮鱼将入馔,江酒且倾壶。

节物惊心懒复嗟,樽中酒尽复谁赊。


风撩雨脚俄成阵,雪阁云头欲结花。


万里可堪长作客,一年将尽未还家。

翰墨传名教,公深有世风。


斯文今乃丧,吾道亦何穷。


埋玉嗟何及,挥金乐未终。

谈经析理老逾工,家学诸郎得马融。


心远自无流俗驾,语真端有古人风。


每容晚进壶觞共,尚许残年杖履同。

挂冠归去何曾老,贤达谁如此大夫。


白傅宁惟结香火,季鹰初不为莼鲈。


岸巾扶杖方行乐,寻壑经丘失步趋。

事无机变即无疑,此意唯当静者知。


末路风波成失所,岁寒霜雪正同时。


劳生毫发差千里,醉眼须臾已万期。

本无材画备驱驰,岂有文章结主知。


庙鼎陈前羞瓠落,井泉方洁惧瓶羸。


晚交贤杰真难得,辱在泥涂只自嗤。

曾为朝散已多时,起废皇恩许再为。


学得子文无愠色,笑他白老强题诗。


虽无妄想追前境,犹有贪心刻后期。

闻说长安苦戴星,公家无补只劳形。


每思肥羜心先写,今见淮山眼自青。


岂乏寻常将漕挽,好留人物为朝廷。

关塞烟尘二十秋,适持使节海山头。


行衙到处皆如寺,按部经年不离舟。


公举所知当勿枉,上供易足更何求。

万里关河雪正霜,自怜跣履苦奔忙。


宦情久欲休言责,世态何能学坐忘。


赖有新诗排困踬,未忘浊酒发清狂。

朅来仰止德之隅,颇欲徜徉遂所摅。


倚杖未忘千里恨,飞鸿为作一行书。


喜君燕寝凝香暇,念我哀涂税驾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