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潇洒桐庐县,寒江缭一湾。


朱楼隔绿柳,白塔映青山。


稚子排窗出,舟人买菜还。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潭心倒影时开合,谷口闲云自卷舒。

一山云水拥禅居,万里江楼绕屋除。


行色匆匆吾正尔,春风处处子何如。


江湖此去随沤鸟,粥饭何时共木鱼。

悠然钓台下,怀古时一望。


江水自潺湲,行人独惆怅。


新安从此始,桂楫方荡漾。

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


正落寒潮水,相随夜到门。

静境无浊氛,清雨零碧云。


千山不隐响,一叶动亦闻。


即此佳志士,精微谁相群。

严公钓濑不容看,犹喜桐君有故山。


多病未须寻药录,从今学取衲僧闲。

扁舟匆草出山来,惭愧严公旧钓台。


舟子未应知此恨,梦中飞楫定谁催。

使君来暖东堂席,又见堂前花信息。


小白犹封竹外枝,微黄已点眉间色。


山城十月如春台,闻有细书天上来。

二十年前鬓未斑,下滩归路落潮乾。


如今衰雪三千丈,却趁潮平再上滩。

湿云垂野淡疏林,十日山行九日阴。


梅子弄黄应要雨,不知客路已泥深。

杪秋天气佳,九日更可喜。


众人竞登山,而我独泛水。


江明野色来,风淡汲鳞起。

帝城春榜谪灵仙,四海声华二十年。


阙下书功无后辈,卷中文字掩前贤。


官闲每喜江山静,道在宁忧雨露偏。

路入严州去,桐庐得暂过。


盘餐汤饼贱,机杼绮罗多。


令尹哦诗治,居民酌酒歌。

二蛇志不同,相得榛莽里。


一蛇化为龙,一蛇化为雉。


龙飞上高衢,雉飞入深水。

车前弯帽同声散,关外华簪一揖休。


惟有浙江潮好事,肯随逐客到严州。

桐庐道上雪花飞,一客骑驴觅雪诗。


亦有扁舟蓑笠兴,江行却怕子陵知。

百里清溪口,扁舟此去过。


晚潮风势急,寒叶雨声多。


戍出山头鼓,樵通竹里歌。

桐江秋信早,忆在故山时。


静夜风鸣磬,无人竹扫墀。


猿来触净水,鸟下啄寒梨。

吴山青未了,桐江绿相迎。


扁舟问何之,往访岩子陵。


高风凛千古,卧蹴万乘主。

江势西来弯复弯,乍惊风物异乡关。


百家小聚还成县,三面无城却倚山。


帆影依依枫叶外,滩声汩汩碓床间。

时违运往岂无才,老气峥嵘隘九垓。


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


相逢苦雨泥双屐,可及晴湖泛一杯。

谈笑丁年取甲科,一官潦倒鬓今皤。


飞腾尚觉声名在,枯槁其如骨相何。


舌鼓风雷无与敌,胸吞海岳未为多。

少小高眠无一事,五侯勋盛欲如何。


湖边倚杖寒吟苦,石上横琴夜醉多。


鸟自树梢随果落,人从窗外卸帆过。

莫道东南路不赊,思归一步是天涯。


林中夜半双台月,洲上春深九里花。


绿树绕村含细雨,寒潮背郭卷平沙。

字人心苦达神明,何止重门夜不扃。


莫道耕田全种秫,兼闻退食亦逢星。


映林顾兔停琴望,隔水寒猿驻笔听。

风烟百变无定态,缅想画人虚损心。


卷箔槛前沙鸟散,垂钩床下锦鳞沈。


白云野寺凌晨磬,红树孤村遥夜砧。

历历山水郡,行行襟抱清。


两崖束沧江,扁舟此宵征。


卧闻滩声壮,起见渚烟横。

桐庐山水天下清,洪涛拍岸山围城。


桐君已乘丹凤去,世间草木谁知情。


落日摇红鱼尾赤,江上潮回沙嘴立。

扬舲溯流上,秋色竞纷纷。


翠荇波仍绣,丹枫壁自文。


路疑千岭尽,山为一江分。